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815新闻实务之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电视接触率
【答案】电视接触率是指一天中收看过电视的人与全体人口数的比率。只要在当天收看过电视的人均计一人次,无论收看时间长短都不重复计算; 但通常在统计上会设定一定的下限,即至少要累计收看某段时间长度以上的人才被统计成为接触电视的人数。
2. 新闻播音语言
【答案】新闻播音语言是指广播电视新闻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达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从业者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这是对记者、编辑等提供的文字稿的日头再现,主要包括新闻的导语和串联词,广播新闻除录音报道、现场报道外的大部分内容,电视口播的新闻快讯简讯,新闻的背景和相关资料,新闻评论,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公告。
3. 节目导入法
【答案】“节目导入法”,即强化一个时段的首、尾节目对中间节目的影响力(CLead-in 和Lead-out ); 其中在整个晚间黄金时间的第一个节目更被称为“开场节目”(Lead-off ),开场节目奠定了整个晚间节目的基调,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人员甚至认为赢得了黄金时间的开场节目,也就赢得了整个晚间的视听率; 甚至认为可能进一步影响整个星期的视听率表现。
4. 简述戒严时期台湾广播的特点。
【答案】台湾地区广播事业在“戒严”时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因为当时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有着与现在台湾广播不一样的生态与特点。
(1)对广播宣传严密管理与审查。国民党迁台初期,岛内局势复杂、国际地位孤立,1949年5月起,台湾地区进入了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时期”,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当局对广播业同样实行严密的管控措施。
1952年,国民党当局成立广播事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广播电台的设置与审查、广播节目的设计与指导、广播资料审查与供应、广播从业人员的审核与登记,以及其他广播事业的稽核等业务。当局的基本政策态度是:对党营、军营的广播进行扶持,对公营广播进行辅助,对民营电台采取适度开放的政策。
(2)国民党实际控制下的“中广”与军政广播,主控台湾广播业及宣传导向。从1949年国民党当局全面迁台到1980年代的30多年间,台湾广播电台体系与格局基本没有变化。
(3)对祖国大陆的“反共”宣传与“国际”广播。国民党当局不惜动甩大量资源扩大对大陆进行所谓的“心战”宣传,广播就是其中的主要媒介之一。从1950年11月起,“中广”就以“中央广播电台”的呼号对大陆进行广播,每天播出6小时节日。1949年起,“中广”还以“自由中国之声”为台呼,以国语、英语开始“对外”广播,后来广播语种逐渐增加到15种(包括方言)。另外“亚洲之声”的广播则主要针对大陆及东南亚为广播日标。
(4)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民营电台。在台湾发展初期,广播成为许多人的一种便利的媒介(尤其是作为娱乐工具),一批新型的民营广播得以兴起。到1972年台湾三家电视台成立,广播影响力受到冲击而明显下降,民间电台因此成立“民营广播电台联合会”加强合作。这一时期的民营电台普遍重视新闻节目、丰富娱乐节目(以音乐与广播剧为主),来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5)专业电台的成立。设立、强化专业电台是台湾1950年代以后的台湾广播的一个重点,尤其是1960年代以后,为适应不同层面、不同族群的听众需要,电台成立一批专业电台:如台中农民电台(为农民提供相关消息)、“警察”电台(提供路况资讯)、教育电台(从事“空中教学”)、“中广”新闻网(1973年成立,全新闻广播频率)、渔业广播电台(服务渔民及其家属)、台北、高雄的“市政”电台(强调都会服务)、幼狮电台(主要针对青年“救国军”团体)。
5. 简述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
【答案】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主要由节目源、上行发射站、电视广播卫星、卫星地球地面接收站、卫星测控站等五个部分组成:
(1)节目源
即提供节目的业者,可以是有卫星系统业者自行制作,或由专业的节目制作机构或频道业者提供,节目以视频信号或录像带、光盘等载体输送给卜行发射站。
(2)上行发射站
传输和上行系统包括从前端到上行站的通信设备及上行设备。传输方式主要有中频传输和数字基带传输两种。通过前端系统将电视信号进行数字编码压缩并调制,将节目内容转换成可传输的电视信号及卫星附加信号,通过上行信道发往轨道上的电视卫星或通信卫星。
(3)电视广播卫星(或通信卫星)
具有接收天线和转发器,通过天线接收地面上行站发射的上行信号,进行必要的频率变换、功率放大等技术处理,经由转发器发送给各地面接收站; 目前使用几乎都是电视直播卫星(DBS ),当然理论上通讯卫星站也能完成电视信号转播,但在编码、转播、接收等有不一样的技术标准。
(4)卫星地面接收站
可以是设备复杂的集体接收站,或者是个人的小口径接收天线,接收由卫星发射的电视信号。如果是通信卫星发送的信号,则只能由技术先进的集体接收站接收,个人天线尚达不到接受要求。由于卫星电视接收站一般都只需单向接收,又可简称为单收站。
(5)卫星测控站
通过遥测遥控技术跟踪测量控制卫星的卫星和姿态,以及调整卫星转发器的工作状态。根据
从卫星上接收的遥测信号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电视广播卫星各系统的工作状态,根据需要对卫星进行调控,使之处于对地静止位置且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6. 有线电视
【答案】有线电视(CableTelevision , CATV ),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 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唯一的区别在于它是利用线缆传输信号,目前国际上传输视频信号的通用媒介是同轴电缆和光学纤维。
二、简答题
7. 简述广播电视的特点。
【答案】(1)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大体上包括以下几点:
①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组织来运作,需要数量庞大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广播电视更被认为是高技术、重装备的行业。
②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从总体上看,广播电视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受众究竟具体是谁。
③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每天旧的媒介内容会源源不断地被新的媒介内容所覆盖和取代,媒介传播的内容往往是速朽的,所以大众传媒才会格外重视新闻的时效性。
④与传统的纸质媒介小同,广播电视是通过声音和画面将远方的世界带到受众身边,能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和虚拟的“面对面”人际传播模式。
⑤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每一种新的媒介出现,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2)从一般意义的传播方式上看,广播电视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①传播对象的广泛性。只要是信号可以覆盖的范围内,都可以收听和收看:只要能够进行基本的人及沟通,就可以理解挂钩宁波电视传播的内容,甚至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单单通过电视图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传播的内容。
②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一方面是指无线电信号的传输速度很快,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可以实行媒介内容的同步传播与接受; 另一方面是广播电视在现场实况直播的情况下,能充分体现出现场事件发生发展、节目播出和受众收听收看这三个环节的共时同步。
③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④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⑤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时”的视听感受。
广播电视能让听众和观众产生直接的面对面交流的感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