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广西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与路径研究

关键词: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广西

  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飞速发展的工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急剧恶化,生态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本世纪最为重要的全球问题之一。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飞速发展的工业和科技导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水资源压力增大等一系列影响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党的十五大报告上,生态环境问题首次以纲领性文件被提出,随后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十八大再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终极目标。因此,区域生态文明评价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东盟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本文选取了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省区--广西作为研究区域,以资源供需矛盾、气候变暖以及水资源压力为切入点,展开了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首先核算了广西生态足迹、碳足迹以及水足迹,从时空上分析了广西的自然资本、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水资源供需状况;然后基于上述三大足迹对应提出生态压力指数、GHG排放指数和水资源压力指数并且构建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制定了生态文明等级;最后根据其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将广西划分为三大类型区,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和模式。得到了如下结论:

(1)1990-2013年广西生态足迹、生态赤字年均增长率分为3.50%、5.77%,生物承载力在0.55hm2上下波动,引起生态压力指数增高。生态压力可分为三大阶段:1990-2000年生态压力为中下(IIa),2001-2005年上升到中等(IIb),2006-2013年生态压力波动变化最终为中下(IIb)。空间上,玉林和钦州为极高(Ⅲc),南宁为很高(Ⅲb),贵港和北海为较高(Ⅲa);河池为中上(IIc),桂林、柳州、梧州和贺州为中等(IIb),来宾和崇左为中下(IIa);桂西生态压力低(Ⅰ),防城港、百色为较低(Ⅰc)。

(2)总量、人均、单位面积GHG排放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45%、4.48%、5.23%,万元GDP年均下降率为5.45%,GHG排放水平为较低(Ⅰc)。空间上,北海为中等(IIb),河池、梧州、贺州为很低(Ⅰb),其余10个市为较低(Ⅰc)。

(3)水足迹年均增长率为0.88%,水资源压力指数极低(Ⅰa),水资源利用率低于3%。空间上,北海为较高(IIa),南宁、玉林为很低(Ⅰb),其余11个市为极低(Ⅰa)。

(4)生态文明指数年均下降了0.44%,生态文明程度较高(Ⅰc)。空间上,防城港和崇左为很高(Ⅰb),桂林、柳州、梧州、百色、河池、贺州以及来宾为较高(Ⅰc),南宁、贵港和钦州为中上(IIa),玉林为中等(IIb),北海为中下(IIc)。

(5)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可分为3个类型区:I区(南宁、柳州、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应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工业,并注重环境保护;II区(河池、贺州、来宾、百色、崇左、贵港)应促进绿色生产力发展,利用本区特色发展生态农业及山地旅游;III区(桂林、梧州)应基于其旅游特色,提高生态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