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7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7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2

2016年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7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12

2016年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7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20

2016年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7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29

2016年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7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40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需求函数

【答案】货币需求函数是指反映货币需求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式子。其中,所谓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主体(个人、企业、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较为经典的货币需求函数主要有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2. 货币数量理论

【答案】(1)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即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并成正向关系。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2)弗里德曼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提出货币需求函数为:

式中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与市场债券利息率、预期的股票收益率等因素有关。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己。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3. 持久收入假说

【答案】持久收入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VI.Friedman )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 反之,则越小。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政府想通过暂时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与生命周期假说不同的是,持久收入假说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持久收入假说认为:

(1)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2)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

(3)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4. 节俭悖论

【答案】传统的观点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凯恩斯却提出了与之相矛盾的观点。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产出由包含消费支出的总需求决定,也就是说,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增加,消费支出的减少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减少,即消费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正向变动关系。同时由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知道消费与储蓄具有互补关系,因而可得出储蓄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产出,使国家经济衰退,对十社会来讲是恶的; 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产出,使经济繁荣,对十社会来讲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俭悖论”。

5. 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案】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为PDI )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

二、计算题

6. 假定某国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为

(1)以实际下资表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

(2)以实际工资为自变量的产出表达式。

(3)根据豁性工资模型,假设名义工资固定在W=2,求总供给曲线方程。

【答案】(1)对关于N 求偏导数有:

把K=32代入①式,得、

,且K=32,试求:

在均衡情况下,劳动力获得的工资等于边际劳动产量,即:

因此,实际工资为:。

整理得到用实际工资表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为:

(2)把K=32,,代入产出函数,求解得:

即以实际工资为自变量的产出表达式为y=40960/(W/P)

(3)把W=2代入y=40960/(W/P)得:

即总供给曲线为。

7. 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 S =2000+P,总需求函数为Y d =2400-P。求:

(1)经济的均衡产量和均衡的价格水平。

(2)若经济遭受冲击,使总需求曲线向左方平行移动10%,求该经济新的均衡点所对应的产量和价格。并说明使经济恢复到(1)所示的均衡状态所应采取的政策选择。

(3)若总供给曲线也向的均衡状态所应采取的政策选择。左方平行移动10%,求该经济新的均衡点所对应的产量和价格。

【答案】(1)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 s =2000+P,总需求函数为Y d =2400-P。经济均衡条件为Y s =Yd ,即2000+P=2400-P。求解可得:Y*=2200,P*=200。即经济的均衡产量为2200,均衡的价格水平为200。

(2)若经济遭受冲击,使总需求曲线向左方平行移动10%,新的总需求函数为Y d =2160-P。经济均衡条件为Y s =Yd ,即2000+P=2160-P。求解可得:Y*=2080, P=80。即经济的均衡产量为2080,均衡的价格水平为80。

为了使经济恢复到(1)所示的均衡状态,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扩大,总需求曲线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时,就使经济重新回到均衡; 也可以通过扩大总供给的办法,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与总需求曲线相交于原来的均衡产量上,此时价格更低。

(3)若总供给曲线也向左方平行移动10%,则新的总需求函数为Y d =2160P,新的总供给曲线为Y s =1800+P。经济均衡条件为Y s =Yd ,即1800+P=2160-P。求解可得:Y=1980,P=180。即经济的均衡产量为1980,均衡的价格水平为180。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