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农村社会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结合实际,谈谈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

【答案】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农民负担重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民负担己得到明显减轻。但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民负担仍然比较重,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农民负担的内容已由“税”转化为乡村组织运转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农村公益事业维持费。当前我国农民负担己不再是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农业附加税等内容,而是乡村组织运转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农村公益事业维持费。这些是涉及农村公共利益所需费用,但是也为乡村干部以新农村建设为名,以农村公共利益为名,加重农民负担找到了借口。

(2)农民负担的形式主要从“征收”转变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当前农民负担的形式不再是征收的方式,而是采用“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力式。

(3)乡村债务负担严重,农民负担面临强大的反弹压力。

乡村负债严重,不仅旧债无力偿还,而且新债务还在不断地増加,这些不但攀升的乡村债务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负担。

(4)“三乱”现象屡禁不止。

近年来,普遍存在着不经过审批手续而向农民强加费用的“三乱”现象(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且屡禁不止,这些都是压在农民身上的大山。

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现阶段农民负担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其表现包括:

①农民负担的增幅超过了农民纯收入的増幅,且居高不下。

②农民的合理负担分配不均:

a. 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负担相对较重,因为这些地区农业省份相对集中,第二、三产业部门不发达,地方政府常以加大对农民的提留和统筹来调节社区经济收入分配。

b. 从事不同产业的农民发展不平衡,低收入阶层农民负担较重,尤其是负担按田亩计算时,这种差异更明显。

2. 农业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答案】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实际上是由相互联系的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组成的。无论是哪一个系统都少不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对农业及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1)提高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学技术,这是由农业的特性决定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制订规划

在日益激烈的农业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依靠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占据明显优势。为应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发展的规划纲要。

(3)科技下乡

为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中宣部、农业部和中国科协等14个部委于1995年发起“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4)创造奇迹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3. 农村的传统婚姻观和当代婚姻观有哪些区别?

【答案】婚姻观是指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和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农村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地位和自身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村社区人们的婚姻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农村的传统婚姻观和当代婚姻观的区别体现在以下两点:

(1)在传统社会中,农村妇女的婚姻观里有着很强的依附性和因袭性,而在现代社会中,农村妇女的这种依附和因袭观念在逐渐消亡。

(2)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女子的贞操节烈广为社会所重,但是,随着妇女运动的兴起,旧道德在不断地反思、批判、抵抗中开始瓦解,新的婚姻观念逐渐形成。对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妇女而言,婚姻已经更多地和自己的自由选择和个人生活幸福相联系。

4. 关于城市与农村的社会保障,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建立全社会统一的“城乡合一”的保障体制,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能建立“城乡有别”的保障体制,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案】我认为要建立“城乡合一”的社会保障体制。主要有以下原因:

(1)“城乡合一”的社会保障体制意味着城市和农村实行一致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有利于进一步化解城乡二元经济体制。

(2)“城乡合一”的社会保障体制能够使农村地区享受到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福利,可以有效的解决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部分农民的生存问题,保障农民的人权,这些都是农民生存所必需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出农村居民的积极性,全身心的投身于农业生产。

(3)我国本来就是一个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如果继续实施“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制,那么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大,不仅是经济方面,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也是这样,这样只会

加深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代沟,进步僵化二元经济体制,不符合我国整体社会政策的导向。

5. 农民负担整治有何意义?

【答案】农民负担整治有重要的意义,表现为:

(1)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①农民负担是社会发展的“警示器”。适度负担是必要的,它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经济积累;有利于在改善农民生活的基础上扩大集体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有利于在农民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为社区经济发展做贡献;有利于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也能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凝聚力。过度负担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减少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最终会制约农村社会的发展。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看,农民负担重的地区,社会发展越是落后。这是因为,农民负担过重,削弱了农民发展生产的后劲,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稳定时期,均是农民负担适度时期。而农民负担过重时期,则是农村经济大起大落的时期。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过重的农民负担有百害而无一利,负担过重的现象必须得到整治。

(2)增进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农民负担过重,是由于没有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关系。这与基层领导干部对三者关系的认识上有偏差、忽视农民的利益不无关系。目前,一些干部不顾农民的根本利益,向农民征收各种费用,不仅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而且损害农民权益,引起农民的不满,导致于群关系紧张,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根源。许多地方的群众闹事就是由于群关系紧张引起的。

认识到农民和农村问题的重要性,发展农村经济,重视农民权益,不仅能有效减轻农民负担,而且能增进干群关系。

6. 农村文化变迁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答案】农村文化变迁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文化变迁的根本性动力。

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人民公社的解体,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的消费基本上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

(2)非农化特别是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加速传统农村文化的变革。

“非农化”对中国农村发展而言,是一个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也是农村文化变迁的重要途径。

(3)传统农村文化在城市文化冲击下发生变迁。

城市文化通过大众传媒来影响农村文化,促使农村文化的变革。大众传媒是影响和改变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通过广播和电视等现代化传播工具,知识结构、社会视野、思想观念、文化心态等发生了显著变化。

(4)农村文化变迁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