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823财政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恒等于售出的总销售量,而现实中,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才是常态,这中间有什么矛盾吗? 简述其中的道理。
【答案】这中间没有矛盾。分析如下:
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和销出的总销售量,是实际发生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也就是事后发生。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事后的总产出和总供给必然相等。而总供给和总需求是指事前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计划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一定相等,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对国民经济核算可以用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生产法反映了一段时期内一国生产总量,支出法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四方面的总和,实际上反映的
,是经济体的总销售量。由于任何生产的产品或服务都要销售出去(存货投资在广义的总销售量中)
用支出法和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必然相等。因此,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必然相等。
而总供给和总需求反映的是事前社会意愿的供给和需求。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企业意愿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恰好提供给居民,社会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当总供给和总需求不相等时,即意愿总供给不等于意愿总需求,就会出现非意愿的投资或者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从而导致物价和国民产出的变化,社会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会计原则导致一年总产量和总销售量必然相等,但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一定相等,这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2. 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答案】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现的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水平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货膨胀率不太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由于工人不断地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为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当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即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在
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可以用图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移动,进而形成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过程。
图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
图中,假定某一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u*,通货膨胀率为π1的A 点。若这时政府采取扩张性政策,以使失业率降低到u 1。由于扩张性政策的实施,总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使通货
,而现在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为π2,膨胀率上升为π2。由于在A 点处,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π1,
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使实际下资下降,从而增加生产,增加就业,失业率减少为u 1。于是就会发生图中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则从π1上升到π2。
但这种情况只能是短期的。经过一段时间,工人们会发现价格水平的上升和实际工资的下降,这时他们便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与此同时,工人们会相应地调整其预期,即从原来的π1调整到现在的π2。伴随着这种调整,实际工资回到了原有的水平。相应地,企业生产和就业也都回到了原
有的水平。失业率又回到原来的u*,但此时经济己处于具有较高通货膨胀率预期(即π2)的B 点。
将以上过程重复下去,可以想象,在短期,由于工人不能及时改变预期,存在着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换关系,表现在图形上,便有诸如PC 1,PC 2…的各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随着工人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上升。
从长期来看,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是一致的。因此,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失业率也就不会下降,从而便形成了一条与自然失业率重合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LPC 。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形成的。
3. 政府公开宣布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的意义,通货膨胀如何自我维持。
【答案】(1)通货膨胀的自我维持
通货膨胀的自我维持是指通货膨胀率会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即价格水平上升不断持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如果经济中大多数人都预期到同样的通货膨胀率,那么,这种对通货膨胀预期就会变成经济运行的现实。通货膨胀开始后,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作用下,通货膨胀会自行持续下去。图说明了通货膨胀的自我维持。 所示的情况,失业率由。u*下降为u 1,而通货膨胀率
图 通货膨胀的自我维持
在图(a )中,经济初始时处于均衡点E 。假定出现总需求冲击,总需求曲线从AD 0移到AD 1,这种移动使得价格从原来的P 0上升到P 1。价格上升会引起工资提高,较高的工资使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表现在图(b )中,就是总供给曲线由AS 1移动到AS 2。同时,更高的工资率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货币收入,导致更多的消费,从而使总需求进一步扩大,在图(b )中,总需求曲线由AD 1移动到AD 2。新的总需求曲线AD 2与新的总供给曲线AS 2之间存在一个对商品的超额需求,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又引发了另一轮的工资的上涨。这样,违货膨胀的压力在整个经济中具有不断循环下去的趋势。
(2)政府公开宣布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的意义
通货膨胀预期是指公众对后一段时期内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的事前估计。政府所宣布的将要执行的各种经济政策会影响或决定人们预期。因此,当政府公开宣布控制通货膨胀的预期并且承诺可信时,如政府宣布将控制物价水平或增加有效供给时,就可以有效抑制需求的扩大和抢购风潮的发生,物价就能够保持稳定,通货膨胀也就不能自我维持下去。
4. 你认为对于宏观经济日标而言,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究竟哪个更重要? 这两个日标的达成主要依赖于什么? 宏观政策的协调能否使两个目标同时实现?
【答案】一般而言,宏观经济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对于宏观经济目标而言,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两者都十分重要。具体而言,在短期内,经济运行会由于各种因素冲击而发生波动,因此短期内稳定经济周期比较重要; 但是在长期内,只有促进一国经济的长期稳定持续增长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
(2)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这两个目标的达成主要依赖于政府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来及时调整经济的运行,熨平短期内的经济波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平稳的增长。
(3)宏观政策的协调能够司时实现这两个目标。稳定经济周期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较大的周期波动常常打断经济的稳定增长。当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短期经济的复兴。同时政府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政府支出和私人投资的流向,将其引向基础教育、科研等领域,这可以有效提高经济中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