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802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杰作有:罗西尼的大歌剧作品《_____》、贝里尼的歌剧《_____》和多尼采蒂的半正歌剧《_____》。
【答案】威廉·退尔,诺尔玛,拉美摩尔的露契亚
【解析】《威廉·退尔》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罗两尼干19世纪,根据德国席勒的同名诗剧写成的歌剧,也是浪漫派歌剧名作。《诺尔玛》原为二幕正歌剧,也有编成四幕演出的,罗马尼编剧,贝里尼谱曲。三幕歌剧《拉美摩尔的露契亚》三幕歌剧是多尼采蒂最有名的作品,属于半正歌剧。
2. 德彪西的音乐旋律随意自然,和声手法忽略_____而强调色彩性,他试图摆脱大小调体系的束缚,转向使用_____和_____,_____的使用是他最富于革新意义的举动。
【答案】功能性; 教会调式; 五声音阶; 全音音阶
【解析】德彪西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取得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重视调式的表现力,如运用教会调式、五声音阶、全音音阶。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是他最富于革新意义的举动。
3.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后,在音乐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创了_____的新教圣歌样式,如《我主是坚固堡垒》。
【答案】众赞歌
【解析】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激起了宗教音乐的改革,在马丁·路德的倡导下,教会歌曲改变了数世纪以来只许唱诗班唱歌,不许会众唱歌的惯例,恢复了会众同唱赞美诗的制度,经过改革的新教赞美诗称为众赞歌。众赞歌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中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我主是坚固堡垒》、《赞美诗小书》等。
4. 19世纪意大利歌剧始终保持着_____和_____两种体裁的分野,注重最大限度表达人声优美的_____演唱法。
【答案】正歌剧; 喜歌剧; 美声
【解析】歌剧始终是意大利音乐最重要的领域。19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仍然保持其正歌剧和喜歌剧的体裁分野,注重最大限度表达人声优美的美声演唱法,代表作有罗西尼的《塞维利亚
理发师》。
5. 亨德尔最著名的管弦乐合奏音乐有《_____》和《_____》。
【答案】水上音乐; 皇室焰火
【解析】亨德尔的管风琴协奏曲是在清唱剧的幕前或幕间弹奏,以增加听众兴趣的音乐,代表作有《水上音乐》和《皇室焰火》。
6. 19世纪法国特有的歌剧样式“大歌剧”风靡全欧,使得巴黎成为当时欧洲的歌剧中心。作曲家奥柏创作的《_____》最早为这种歌剧写作树立典范,作曲家梅耶比尔写作的歌剧《恶魔罗勃》达到了这种歌剧的顶峰。还有阿列维创作的《_____》、罗西尼创作的《_____》、瓦格纳创作的《黎恩济》和威尔第创作的《阿依达》都属于这种歌剧样式。
【答案】波尔蒂奇的哑女; 犹太女; 威廉·退尔
【解析】大歌剧一词原指巴黎歌剧院及在该剧院上演的作品,后专指19世纪法国特有的风格宏伟壮丽的歌剧。大歌剧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特别是延续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题材。代表作有奥柏的《波尔蒂奇的哑女》、梅耶比尔的《恶魔罗勃》、阿列维的《犹太女》、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瓦格纳的《黎恩济》、威尔第的《阿依达》。《波尔蒂奇的哑女》创立了大歌剧的模式,最早为这种歌剧写作树立典范。
7. 1829年,门德尔松指挥演出了巴赫的大型宗教声乐作品《_____》,推动了巴赫声誉的复兴,1843年,他又主持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_____。
【答案】马太受难曲,莱比锡音乐学院
【解析】“马太受难曲”由巴赫于十八世纪创作,1829年,门德尔松对其指挥演出,推动了巴赫声誉的复兴。在音乐教育上,门德尔松在1943年,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一一莱比锡音乐学院,为后来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 古希腊的调式以四音音阶为基础, 共有_____种不同的调式,它们是:_____及其它们的副调式。
【答案】七,多利亚; 弗里几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爱奥里亚,伊奥尼亚。
9. 新古典主义的旗帜人物是作曲家_____,还有德国作曲家_____和法国音乐家团体_____。
【答案】斯特拉文斯基; 欣德米特; 六人团
【解析】美籍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德国作曲家保罗·欣德米特和法国音乐家团体“六人团”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六人团,指二十世纪前期法国六位作曲家,包括作曲家米约、奥涅格、奥里克、普朗克、迪雷和塔耶弗尔。
10.肖邦创作的钢琴音乐体裁中,_____与波兰民间音乐的联系最为密切,夜曲在规模和内涵方面都发展了菲尔德创制的初貌,_____由原先赋格前的附属品脱离出来,_____则从奏鸣套曲中独立出来成为中型钢琴音诗。
【答案】马祖卡,前奏曲,谐谑曲
【解析】肖邦创作了马祖卡、夜曲、前奏曲、谐虐曲等钢琴音乐体裁。马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曲玛祖卡和玛祖列克流传到法国后的通称。夜曲是菲尔德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肖邦把它发展为一种形象丰富、情深意远的钢琴音乐体裁。前奏曲以前只是组曲之前的器乐引子,后由原先赋格前的附属品脱离出来。谐谑曲则从奏鸣套曲中独立出来成为中型钢琴音诗,速度轻快,节奏活跃而明确。
二、名词解释
11.尚松
【答案】16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法国尚松(chanson )与意大利牧歌一样,是备受作曲家关注的世俗歌曲体裁,它改变了以往巧世纪时沿着佛兰德斯风格发展的方式,呈现出一种在词曲上具有典型法国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代表人物:雅内坎(C.Janequin )、贡贝尔(N.Glemens )、克莱门斯(J.Clemens )等。它在音乐上,旋律轻快优美,节奏强烈,音符常常反复,具有朗诵性; 在内容上,多表现生活中爱情的一面,法语生动的模仿和对情景的描绘,使其描摹的对象显得惟妙惟肖; 在形式上,一种模仿对位的歌谣曲形式。16世纪后,法国尚松发展成一种被称为“格律音乐”的五声部复调歌曲形式。
12.奥尔加农
【答案】中世纪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和作曲手法,约见于公元10世纪的音乐记载中。在格里高利圣咏的上方写作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形成复调形式,由最初的“平行奥尔加农”、“反
向和斜向的奥尔加农”,发展到带花唱的“华丽奥尔加农”,及有节奏模式的“有量奥尔加农”。
13.夜曲
【答案】具有打情气质的钢琴曲,旋律宽广婉转、优美如歌,创始人为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他作有20首夜曲。浪漫主义钢琴夜曲在肖邦手中发展到顶峰,他扩大了夜曲的规模,使之能够表现更加深邃的内容,情感表现也从单一的“夜间抒情曲”发展到戏剧性与思想性兼有。
14.帕莱斯特里纳
【答案】16世纪伟大的教会音乐家,罗马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创作传统宗教音乐,有弥撒曲104首、经文歌250首及其他宗教作品。所作弥撒曲囊括了15~16世纪弥撒曲的所有类型,既有“定旋律弥撒”、“释义弥撒”,也有“模拟弥撒”和“自由弥撒”,著名的代表作为《马切鲁斯教皇弥撒曲》。他的音乐技法严格地遵循天主教复调音乐的创作原则,结构严谨、声部均衡、音响纯净,被视为16世纪“古式风格”的典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