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26岁。主诉头昏乏力2周,发热及皮肤黏膜出血3天。患者自诉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轻微体力劳动后即感胸闷气促,休息片刻后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亦未及时就医。入院前3天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伴咳嗽咳痰,伴有四肢皮肤大量瘀点瘀斑,齿龈出血,1天前出现右侧鼻出血。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欠佳,稍有食欲缺乏,体重无明显改变。查体:步入病房,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四肢皮肤散在瘀点瘀斑,以双下肢为甚。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关节活动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26.0×109/L,Hb62g/L,PLT24×109/L,幼稚细胞20%。肝肾功能正常。个人史:患者已从事皮鞋加工工作1年。患者维A酸治疗过程中突发高热、胸闷、呼吸困难,胸片提示胸腔积液,需要的治疗措施是() A.滴注三氧化二砷。 停用维A酸。 输注丙种球蛋白。 吸氧、利尿。 白细胞单采。 地塞米松10mg,静滴2次/天。
关于探针的叙述错误的是() 要加以标记、带有示踪物,便于杂交后检测。 应是单链,若为双链用前需先行变性为单链。 具有高度特异性,只与靶核酸序列杂交。 探针长度一般是十几个碱基到几千个碱基不等。 作为探针的核苷酸序列要选取基因非编码序列。
四气理论的产生是如何总结出来的() 从人体的感觉。 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 从疾病的性质。 从机体的反应。 从药物药用部位、质地轻重。
男,45岁,酗酒后8h出现中上腹疼痛,放射至两侧腰部,伴恶心、呕吐。体检:腹部有压痛、肌紧张及两侧腰腹部出现蓝棕色斑,血压75/55mmHg,脉搏110/min。如果行诊断性腹腔穿刺,穿刺液中下列哪项指标明显升高可能性最大() A.白细胞。 B.红细胞。 C.淀粉酶。 D.胆酸。 E.胆红素。
鉴定Barrett食管黏膜分泌的酸性黏液中是否存在硫酸黏液,应当选取() PAS染色+HID染色。 AB染色。 HID染色。 AB染色+HID染色。 PAS染色+AB染色。
鉴别菌痢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