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述补结构的产生与发展,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汉语的表达更加精密了”。(蒋绍愚,2005)本文选择成书于明末清初的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以下简称《醒》)作为专书语料,全面考察其中的述补结构,通过对其用例的穷尽归纳、描写,力求揭示各类述补结构所具有的特点。本文采用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的分类标准,把《醒》的述补结构分为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状态补语和程度补语五个部分进行描写分析,全文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引言”:分三部分。首先概述了述补结构研究的意义和当前的研究现状;其次对《醒》的语料价值、使用版本进行说明;然后介绍了述补结构的类型和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结果补语”: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结果补语的结构形式和意义,把《醒》的结果补语分为“谓动词+一般动词/形容词”、“谓动词+完成义动词”、“谓动词+得”和“谓动词+将+结果补语”四类,分别从多个角度对“谓动词+一般动词/形容词”、“谓动词+完成义动词”、“谓动词+得”这三种结果补语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它们在《醒》中的分布特点。并对结果补语中的特殊形式进行了考察,对《醒》中“V杀(O)”“V死(O)”我们也进行了关注。第二部分,我们重点分析了结果补语结构的语义指向,其中“谓动词+一般动词/形容词”的语义指向最为丰富多样,能够指向“动作的主体、客体、述语动词、主体的一部分和客体的一部分”等。
第三章“趋向补语”: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醒》趋向动词概说,我们依据现代汉语的标准和《醒》的实际情况,确认《醒》中作补语的趋向动词有37个。第二部分,我们首先把《醒》的趋向补语结构分成“粘合式”和“组合式”两类,逐一探讨了这两类结构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特点。第三部分,我们分析了趋向补语的意义,《醒》中的趋向补语既能够表示趋向义,也能够表示结果义和状态义。第四部分,我们总结了《醒》趋向补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些特点。
第四章“可能补语”:分为三部分。在第一和第二部分,我们对可能补语的 “肯定式”和“否定式”的各个形式的出现情况进行了描写,并和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比较。第三部分,对可能补语的语法意义和出现的语境情况进行了考察,讨论了其在用法上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第五章“状态补语”: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分析了状态补语的三种结构形式“V得C”、“ V得OC”和“VO得C”, 并对有关的格式进行了区分。第二部分,对状态补语结构中能够充当补语的成分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梳理出《醒》状态补语结构中的补语成分和现代汉语相比,既有相同,也有差异。第三部分,具体考察了状态补语的语义指向,发现一共有六种情况。第四部分,讨论了《醒》中状态补语结构能够出现的句型情况。
第六章“程度补语”:这一部分我们分析了《醒》中带“得”的程度补语、不带“得”的程度补语和程度补语内部带宾语的“V得OC”和“VO得C”式。
第七章“余论”:通过本文第二章到第六章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醒》中的五种述补结构正处于调整时期,虽然它们还带有近代汉语的诸多特点,但是正在逐步向现代汉语发展,显示出明显的过渡时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