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西方工业化的现代语境下,艺术家突破重重社会限制追求并实现艺术理想的过程集中凸显出现代个体在物质主义现实中的困惑与挣扎。艺术家的才能体现了人类超越既定物质现实,在精神领域探索未来无尽可能的超凡能力。他们的艺术创作表现了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理解,其艺术洞察力和表达力加强了人类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但是,艺术家们作为社会成员的,其创作是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他们对艺术理想的追求势必会受到社会因素的限制,尤其是物质主义文化主流的围剿。本论文通过聚焦艺术家在追求艺术理想的过程中与压制他们的社会主流文化的周旋和互动发现,创造性的个人心灵空间可以使个体免受物质主义的荼毒,从而帮助实现个体理想。同时,当艺术家们在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的前提下完成自我身份的构建、实现自我价值后,个体精神价值反过来带动了社会在创新中前进。因此,不仅艺术家个体要保持个体意识,建立独立于社会的心灵空间进行清醒的艺术创作,社会也应该给予他们自由开放的文化空间,从而为社会发展留出余地。
本论文选取两篇聚焦艺术家在社会限制下追寻艺术理想的小说进行上述问题的案例研究:W·S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与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天才”》。两篇小说的时代背景都是20世纪初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两位主人公的自身条件也类似,但面对社会限制两人选择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因而走向了不同的命运,也带来不同的社会影响。本论文将主体部分分成三章来对比两部小说中艺术家的不同选择和不同命运,从而深入阐述相关主题。首先,主体第一章介绍艺术理想这一概念在历史中的发展演变,以帮助我们了解艺术理想的多角度内涵并总结出艺术理想的精华之所在。顺着这一思路,该章在文本细读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了两位艺术家对艺术理想的具体认识,为深入分析他们在社会限制中可能遇到的艺术理想实现的困难打下基础。论文主体第二章挖掘了现代西方社会对艺术理想限制与打压的根源所在。论文剖析出两位主人公所处社会的主流文化物质主义的社会风气的本质,即“腓力士式的生活方式”(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主义》)及庸俗化的“美国梦”。在这两种社会价值体系下,艺术家们被束缚、被欺骗,以至不能自由地发挥其艺术才华并实现其艺术理想。最后,文章在了解了艺术理想受阻的困境实质之后,分析了艺术家对艺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和他们面对困境采取的解决措施。在第三章对两位艺术家的选择和结局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艺术家来说,面对困境的正确处理方法是与社会保持足够的距离、建立独立于外界的个体心灵世界。艺术家通过保持与物质主义社会现实一定距离确保了其在内心独立精神王国进行精神创作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也使得社会得到有足够力度的精神烛照。
本论文以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和德莱塞的小说《“天才”》为例,细致、深入地分析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艺术家个体对艺术理想追求之旅,剖析了现代西方社会主流文化陷入物质主义泥潭难以自拔的窘境。主流社会价值观设定了敌视真艺术创造精神的社会评判标准,从而限制了艺术家的行动,或者欺骗、误了导艺术家,阻碍其艺术理想的实现。因此,从社会角度来,主流文化要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一个更为自由的文化空间;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他们应当有意识地与社会保持必要的距离以保证从一定的高度和一定的距离来审视现实,观望未来,从而通过挣脱社会限制向艺术理想的巅峰前进并通过建立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沟通领导世人摆脱物质主义的奴役。
本论文结合文本细读、艺术史回溯、社会文化研究等综合手段聚焦艺术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问题,以充足的问题意识来阐读所选文学文本所反应出的深层个体与社会问题,并试图从多方位分析出人类现代社会的出路。本论文所研究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两个文本的比较研究以及艺术家相关主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国内相关研究有一定的补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