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左腰臀痛1个月,并向左下肢放射。查体所见符合神经根病的诊断。电诊断检查中最有价值的方法是() 神经传导检查。 F波及H反射检查。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针极肌电图。
关于咽后间隙,叙述错误的是() 咽后间隙的下界止于上纵隔。 颊咽筋膜与腋筋膜在第1~2胸椎水平相互融合。 咽后间隙两侧为颈血管鞘。 咽后间隙通过椎前筋膜与“危险间隙”相通。 咽后间隙含咽后淋巴结。
和眉间纹形成有关的表情肌是() 额肌。 眼轮匝肌。 皱眉肌。 降眉肌。 降眉间肌。
听神经瘤的供血动脉主要来源于() 小脑上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女性,33岁,上腹痛1天。1天前进食1小时后上腹隐痛,呈持续性,渐重,向腰背部放射,仰卧、咳嗽时加重,伴发热、恶心、频繁呕吐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无减轻。发病来无咳嗽、胸痛、腹泻及排尿异常。既往有胆石症多年,无反酸、黑粪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9℃,脉搏104/分钟,呼吸19/分钟,血压130/80mmHg。急性病容,侧卧卷曲位,皮肤干燥,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稍隆,上腹部轻度肌紧张,压痛明显,可疑反跳痛,未触及肿块,Murphy征阴性,肝肾区无明显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双下肢无水肿。化验: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6.7×109/L,中性粒细胞0.88,淋巴细胞0.10;血淀粉酶987(Somogyi)U,腹部X线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和液平,肠管稍扩张。病程第3周,患者再次出现发热,考虑肠源性胰腺坏死细菌感染,目前认为其感染途径可能有() 血液循环途径。 细菌移位即细菌穿透肠壁后进入胰腺。 外源置管感染。 通过胆道系统入主胰管。 腹水途径。 淋巴途径。
关于分根术,叙述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