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当今世界主要的媒体运行模式。
【答案】世界各国的报刊和广播电视在运作体制上有很大小同。报刊基本上只有私营和国有两种所有制形式。而广播电视却有私营、公营和国有三种所有制形式。就广播电视而言,目前世界上有三种运行体制:
(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美国的广播电视从一开始就是私营的。私营台名义上是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 基本上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的财源。这一切决定了它们运作的商业化特点。
①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
要赢利就要争取广告客户。那些大的广告客户即大企业、大银行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电视台的成败命运。因此,电视台必须倾向、迎合甚至自觉地代表那些大企业、大银行的利益。
②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电视台把节目播给观众看,然后把观众卖给广告商,,,这是美国电视台运作的基本规则。要争取广告,节目必须有相当的收视率; 收视率越高,那么广告客户越多,广告收费也越高。所以,收视率是美国电视台所有节目的第一生命。
③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这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美国各电视台娱乐性节目的比重大大高于严肃的时政节目。而且,新闻节目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一是爆炒政界、社会名流的绊闻案、暴力案。二是新闻的故事化倾向。新闻是以传播信息为主的,但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迎合普通观众的口味,美国电视新闻尽可能故事化,一批“基于事实”加上许多“合理想象,,的杂志性新闻纷纷出笼。
④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长期以来,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美国广播公司(ABC 、全美广播公司(NBC )有效地控制了美国70%以上的观众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家电视网进入观众市场,即福克斯广播公司CFBC 、派拉蒙广播公司(UPN )和时代华纳公司CWB )。这六大公司目前控制着全美90%左右的观众市场。这些大公司实力雄厚,人才荟萃,为追逐观众进行激烈竞争。所以,电视台节目不断创新,设备不断更新,从而使电视台节目丰富多彩,花样翻新,其中也不乏经典之作,也使得世界一些重大事件能迅速及时地报道出来。
(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行机制,卞要是在西欧和日本。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欧的20多个国家除卢森堡、英国外,电视业都是单‘的公营电视台。公营电视台既不像国营,也不像私营,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公营电视台强调既非国家控制亦非商业媒介,强调对公众负责,以“由公众举办,为公众服务、受公众监督,,相标榜。实际上,大多数公营电视台和政府关系密切,常常反映政府的立场,可以称为半官方机构。但是在名义上,它们是独立自主的,不代表任何政治集团,不谋求商业利润,也不对政府负责。
经过近20年的变革,西欧和日本正式确立了公私兼顾的双轨制机制。公营台按原先的模式继续运作,私营台则以美国私营台的模式进行商业化运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营台和私营台的实力不相上下,而且都是大的电视公司之间的垄断竟争。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
这在世界上尤其是在第三世界仍具广泛的代表性。这种体制的基本特点是:
①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
在中国,长期以来,除了政府投资外,其他任何部门,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得在电视台投资或参股。2001年8月,中央、国务院主管部门发文允许国有企业对传媒业投资,但仅限于经营部门(广告发行),投资方不得干预编辑,也不能参加具体管理。
②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电视台的主要领导人是由党和政府任命的; 电视台的宣传报道方针必须和党的行动纲领、政府的施政纲领保持一致并经党和政府的批准。
③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
在此前提下,要尽量满足观众对信息和娱乐等需求。
④电视台的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目前,部分入不敷出的电视台仍由地方政府拨款,保证电视台的运作。
2. 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案】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报道失实
报纸、刊物、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没有事实根据或与事实基本不符,从而造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这在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案例中占绝大多数。近几年发生的多起轰动社会的新闻官司,有些是因为报道中出现不实之词或不实之事,严重地侵犯原告的人格和尊严而引起的。
(2)侮辱诽谤
利用新闻报道捏造或传播谎言,损害他人人格、贬低他人名誉的,一般视为侮辱诽谤行为。
(3)不公正评价
这是指报道内容所反映的事实即使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作者的主观评价不客观、不公正,甚至是错误的,从而构成侵权。
(4)揭人隐私
隐私是指公民对自己私生活中不愿为他人知晓,或不便于公开的个人秘密,如思想秘密、生理秘密、财产秘密等。在民事活动方面,由于扩散、宣扬他人隐私会损害他人的名誉,因此应当承担民事法律责仟。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法律常识。
3. 信息传播领域的受众权利卞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信息传播领域的受众权利包括:
(1)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责任及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知情权是现代媒介的核心问题,也是新闻传播学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2)表达权
从一般意义上说,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
(3)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①受众通过和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公共领域内的部门和各项活动依法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即受众借助媒介行使的舆论监督权。这部分权利与媒介享有的新闻自由权是重合的,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组成部分之一。
②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我国宪法中明确保障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针对我国新闻媒介的特有属性,公众自然有权依法监督其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同时还必须指出的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信息属于社会公共资源,事关公众利益,带有公共性,新闻媒介作为专门性的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和传播公共信息是其重要而无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个特定层面上,无论任何国家、任何属性的媒介都带有一定意义的“公共性,,,应当属于受众监督的范围之内。因此,对于媒介的建议权、监督权不是媒介自上而下赋予受众的,而是受众作为公民自然应享的权利。在当今世界性的媒介商业化浪潮中,商业性有日益威胁、损害媒介公共性的势头,这时强调和坚持受众对媒介公共活动及其公益性的批评和监督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