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李湘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性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问题: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他这段话评论的是()。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孙中山曾有言:“兄弟曾听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由上述材料可知,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是()。 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和政治实践者。 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 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完成了“光复”国家的大业。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清室推翻后,民族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地,外国人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在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