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没有文白二读的字是_____:

A. 给

B. 勒

C. 凹

D. 熟

【答案】A

【解析】B 项,“勒”文读“1è”,白读“l ēi ”; C 项,“凹”文读“āo ”,白读“w ā”; D 项,“熟”文读“sh ú”, 白读“sh óu ”。

2. 耳语时声门的状态是_____

A. 声门紧闭

B. 声门大开

C. 声门关闭,气门敞开

D. 声门关闭,气流从声带中挤出,使声带颤动而发音

【答案】D

【解析】发气声或耳语时,前面的音声门靠拢,杓状软骨间留有空隙,强气息从后半部的气声门摩擦而出,只稍微颤动声带,发出轻微的气息摩擦声。因此耳语只产生噪音。

3. 句中的焦点属于对比焦点的句子是_____

A. 这本书我五天就读完了,他却读了八天。

B. 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

C. 上海是1949年解放的。

D. 我们那天是在学术讨论会上认识的。

【答案】A

【解析】对比焦点,从语句的对比中显示焦点,我读五天,他读八天,是对比。

4. “夏至”的构词结构关系是_____

A. 主谓

B. 偏正

C. 动宾

D. 联合

【答案】A

【解析】“夏”是主语,“至”是谓语。

5. “上网费每分钟0.05元”属于( )。

A. 动词谓语旬

B. 形容词谓语句

C. 名词谓语句

D. 主谓谓语句

【答案】C

【解析】名词谓语句是主谓句的一种,是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名词充当谓语只能是肯定句、短句,要是口语句式,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等口头短语。题中句子“每分钟0.05元”是谓语,“每分钟”是定语,修饰、限制“0.05元”,谓语是名词性结构,因此句子是名词谓语句。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德国队中场队员积极抢断,破坏了巴西队的一传到位率。

B. 科技界的同志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C. 韩国《千年历史人物》称:“成吉思汗的驰马驿站,是当时通讯业的最佳最快形式,是当今世界超前的因特网。”

D. 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答案】D

7. 有的方言区的人不能区分[n]和[l], 这两个音在这些方言区的语音系统里一般都属于( )。

A. 两个对立的音位

B. 同一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C. 两个发音相近的音位

D. 西个对立音位的条件变体

【答案】B

【解析】在这些方言区,处于同样位置上得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在相同的环境中随便念哪一个都可以,这里的[n]和[1]就都是同一个音位的变体。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的限制,所以认为它们属于同一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8. “星期三下午开会”中的主语是_____

A. 星期三

B. 下午

C. 星期三下午

D. 主语缺省

【答案】D

【解析】主语是人,人开会,省略了主语。星期三下午是时间状语。

9. “今天天气还好,就是有一点风。”是( )。

A. 转折复句

B. 选择复句

C. 假设复句

D. 目的复句

【答案】A

【解析】转折复句中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即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突然转成同前面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说法,后面分句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正意。题目句子中“还好”与“有一点风”即是转折关系。

10.“蓝”和“难”两个音节在普通话里的读音是有区别的,但是在有的方言里读音并没有差别,即使刻意读出差别来,听的人也不觉得有什么区别。这种现象是语音的_____表现:

A. 物理性

B. 生理性

C. 民族性

D. 社会性

【答案】D

【解析】A 项,语音同自然界其他声音一样,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具有频率、振幅、强弱等凡是声音具备的物理属性。B 项,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涉及发音器官的配合和发音部位的调节等生理活动是生理属性。D 项,语音所具有的表意功能是一定社会赋予的,音义的结合是由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在有的方言里“蓝’,、“难”读音没有差别,属于约定俗成。

二、简答题

11.分析下面各组的原句和改句,说明它们属于哪种句式变换,再指出改句的修辞效果。

A. 原句: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诵。

改句:苏轼有名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