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星法院
【答案】“星法院”是指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出版法庭,1570年,英国伊丽莎白一世为加强封建统治,将枢密院的司法委员会改组为直属女王的皇家出版法庭。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会员,而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也就是著名的“星法院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 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该法令一直维持到1641年,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最大栓桔。
2. 新闻出版自由
【答案】新闻出版自由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简称“新闻自由”,包括采访自由、传递和报道自由、出版发行自由和批评自由。最早提出“出版自由”口号的是17世纪英国政论家约翰·弥尔顿,1789年法国制定《人权宣言》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言论出版自由为公民的基本权利,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二战后,美国学者和报人提出社会责任理论,即立足于新闻自由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的基础上,坚持享有新闻自由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3. 新闻建构理论
【答案】新闻建构理论是从“拟态环境,,的概念中转化过来的。新闻建构理论认为,受众头脑中的现实世界就是大众传媒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建构出来的。这种建构出来的现实世界并不是虚构的,在微观层面上,每一条新闻可能都是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但新闻报道把某些事实凸显出来,遮蔽某些事实,从而来完成建构。新闻建构是各种力量和各种意识形态博弈的结果。与拟态环境理论相比,新闻建构理论更强调新闻建构者的自觉意识。
4. 发展新闻学
【答案】发展新闻学由西方一批学者和发展中国家一批学者共同探讨而得出。发展新闻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虽然在表述和应用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一致: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从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 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育。
5. 劳动界
【答案】《劳动界》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李汉俊于1920年8月15日发起创办的周刊,是中共创办的第一份通俗工人读物。用通俗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斗争。《劳动界》周刊内容设有演说、国内劳动界、国外劳动界、诗歌、小说、读者投稿等专栏。文章生动活泼,短小精悍,以生动的事例揭露了资产阶级压榨工人的罪行,启发工人的觉悟,共出版了24册,1921年1月终刊。
6. 有偿新闻
【答案】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其实质是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进行权利和金钱的非法交易。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新闻领域的反映,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有偿新闻是任何意识形态,任何社会制度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不耻的行为。无论东方、西方,有偿新闻都是新闻职业道德所明令禁止的。
7. 新闻活动
【答案】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如在茶坊中,在车船上,在亲戚朋友聚会时,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打听新闻。信件、传真和电话中也有新闻。现在,手机短信正成为人们相互传递新闻的重要途径。另外,开会、听报告、研究工作,同样可以了解到不少新闻。这些都可以算作新闻活动。
8. 魔弹论
【答案】魔弹论又称“枪弹理论”、“皮下注射理论”或“刺激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受心理学中机械的‘喇激一反应”论(S-R )的影响,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刺激一反应理论”机制作用下任凭传播内容摆布,只要把价值、思想与信息直接“注射,,到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身上,便可产生一种直接的、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的效果,因此,媒介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二、简答题
9. 简述长尾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应用。
【答案】(1)长尾理论的主要内容长尾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 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长尾实际上是统计学中帕累托分布特征的一个日语化表达。即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
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2)长尾理论的应用
Google 是一个最典型的长尾公司,其成长历程就是把广告商和出版商的长尾商业化的过程。数以百万计的小企业和个人,此前他们从未打广告,或从没大规模地打广告。他们小得让广告商不屑,但Google 的Adsense 降低了广告门槛,广告不再高不可攀,它是自助和价廉的。另一方面,对成千上万的Blog 站点和小规模的商业网站来说,在自己的站点放上广告已成举手之劳。Google 目前有一半的生意来自这些小网站而不是搜索结果中放置的广告。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代表了一个巨大的长尾广告市场。
10.简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答案】梁启超(1873年一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从小熟读经史,11岁中秀才,15岁进广州“海学堂”读书,17岁考中举人。1890年春赴京参加会试落榜,取道上海回广东时从坊问购得《赢环志略》,第一次接触近代报刊。回到广州后,拜康有为为师,除了向其学习今文经学外,还接触了西方“新学,,和报刊。1895年同康有为进京会试期间,参加“公车上书”,并积极参与组织学会和办报活动,《中外纪闻》是梁启超主编的第一个报刊。后应黄遵宪之邀南下筹办《时务报》,并主持笔政一年零三个月。
梁启超在办报活动中,逐渐加深了对报刊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报刊性质、职能与作用的看法。
(1)他认为报刊具有强烈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往往首先开办报刊,轰开局面,大造舆论,然后建立政治团体。梁启超认为:“度欲开会,非有报馆不可。”梁启超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认为“无耳目,无喉舌,是日废疾。……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
(2)对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梁启超认为报刊的主要功能在于“去塞求通”。他说:“国之强弱,则于其通塞而已。……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 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而守旧之儒反鼓其舌。中国受侮数十年,坐此焉耳。,”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
(3)他十分重视报刊的宣传鼓动作用。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议论既浸渍于人心,则风气之成不远矣,,。以创办报刊作为政治活动的先导,希望“以二三报馆之权力以变易天下”,使“天下人士咸知变法”。此外,他对报刊在教育读者、开启民智、提供知识、培养人才等方面的作用也有深刻认识。梁启超认为“阅报愈多,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报馆者,政本之本,而教师之师也,,。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维新派报刊十分重视对新学术新知识的传播。
(4)重视报刊的舆论引导作用。维新派的报刊均为政治报刊。通过办报,宣传政治主张,建立政治团体,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是维新派办报的主要目的。梁启超是倡导维新变法的政论家,对报刊的认识集中体现为他看准了报刊在形成社会舆论、传播政治主张中所能起到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