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02劳动经济与劳动法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劳动经济学 社会保障
考试科目:劳动经济与劳动法
考试时间:劳动经济与劳动法
考题编号:417
劳动经济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收入效应
2.劳动力需求弹性
3.结构性失业
4.一般培训
5.溢出效应(或称伴随效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析用福利(或称小额优惠)代替货币工资的利和弊。
2.简析失业保险制度对劳动就业所可能产业的影响。
三、论述题(20分)
结合国情,谈谈你对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制度改革的认识。
劳动法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5分)
1.休息时间
2.劳动法律事实
二、简答题(每题7.5分,共15分)
1.如何确定无效劳动合同?法律规定的无效劳动合同包括哪些?
2.简述劳动合同的特征及订立原则。
三、论述题(10分)
试述加入WTO 后,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劳动立法和执法带来的挑战。
四、案例分析(10分)
某电器厂由于产品质量可靠,生产的触电保护器供不应求。为满足市场需求,厂里决定采用加班的办法来扩大生产规模。1998年6月该厂正式实行加班制度。规定凡愿意加班的职工可以自愿报名,每天晚上7点至10点加班3小时,每小时工厂支付高于正常工资一倍的报酬即10元钱。每晚30元,但以后不再安排补休,此举一出,职工纷纷要求加班,因为一个月下来,加班费可达600多元。由于全职工均报名加班,工厂短期内效益大增,工人的加班费也按月如数照发。但好景不长,1998年11月,触电保护器市场疲软,大量产量积压,厂里决定停止加班,而且10月、11月这2个月的加班费减半,每晚为15元。职工不满,要求如数照发,工厂以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为由加以拒绝,职工们便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工厂支付加班费,分析该案应如何处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