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学基础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答案】此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卞流”是英国的沛西. 能,在他的《教育原理》中明确提出的观点,这是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的观点,对其分析如下: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是西方近代关十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其共同之处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①利托尔诺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超越于人类社会范围之外,甚至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就早已在动物界存在。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说成是一种教育,甚至设想在昆虫界也有教师与学生。按照他的看法,人类只是在继承早己形成的教育形式基础上,做了某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与动物没有不同。利托尔诺把生物竞争的本质说成是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了保存自己的物种,出于一种自然所赋予的本能,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小动物。
②沛西·能在20世纪20年代断言:“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
,还认为“教育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把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现象贬低为本能行为,把教育过程看作是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本能过程。按照这种观点,教育就成为一种无目的的活动,成为一种不能为人的意识所调节控制和支配的活动。
(2)教育起源于劳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①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与其他动物对于下一代的爱护、照顾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因为动物对于下一代的爱护、照顾只有一种本能的活动,这种本能活动是天生的,是由遗传获得的简单的行为定型,这种活动在意识之上是小存在的。不可否认,人类对于他们的下一代也存在着一种出于本能的爱抚,一种亲子之情。但是这种本能并不是人类教育的出发点,它不能支配人类的教育活动。支配人类教育活动的是作为社会历史产物的意识。这是因为:第一,教育不是产生于本能的需要,而是出于人所意识到的社会的需要。第二,在教育过程中人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不是由某种刺激所释放出来的、为先天所定型的、程序化的动作,而是由后天所获得的、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有意识的活动。总之,无论是激起教育的需要,还是支配整个教育活动的,都不是生物的本能,而是人类的意识。
②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通过教育来进行经验的传递,这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其他动物在种系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怎样适应周围的环境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也有一
种信息的储存和传递。它们的信息主要储存于遗传基因之中,这种信息不是以教育和学习的方式而是以遗传的方式在一代一代之间进行传递的。动物对于周围环境所表现的大量的适应动作,可以说都来自于一种先验的知识。当然也应该看到,在高等的动物中,除本能外,也有熟练和智力活动的存在。这些是在后天习得的,但是作为个别动物的习得经验,却因为没有意识和复杂的语言,而不可能以教育这种传授方式使其他动物掌握,作为个体的经验只能随个体的死亡而消失。人类在长期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所获得的经验,主要通过教育和学习来传递。
③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而教育就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在人类社会的共同生产劳动中,不论是制造工具或是使用工具等方面都逐渐地形成了一定的技能、技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使生产劳动能够一代一代的继续进行下去,以维持人类的生存,年长的一代有必要把这些技能、技巧和生产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就是从这种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教育生物起源论的观点忽视了教育的作用,因而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
2. 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完全是促进教育发展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1)政治对教育决定作用的表现:
①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它的政权力量来颁布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教育的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的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育,控制教育的经费,按照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去教育受教育者,通过这些手段,把教育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②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谁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无受学校教育的权利,以及
谁有受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无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都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③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教育要培养什么人,使受教育者具有什么思想道德和政治方向,以及为实现教育目的进行什么样的政治、哲学、道德的教育内容,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2)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是有两面性的
①促进作用: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当政治局势和统治阶级的方针、政策适应教育发展的时候,那么,政治对教育就起了促进的作用。
②阻碍作用:如果政治局势和统治阶级的方针政策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那么,它就会在教育阶级性质、教育目的、制度和内容等方面对教育进行影响,从而阻碍教育的发展。
因此,认为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完全是促进教育发展的说法是不正确、不全面的。
3. 辨析:有人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美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强盗……”。
【答案】这种说法是环境决定论者华生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原因如下:
(1)环境决定论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确信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是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起决定作用,因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养育论。
(2)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生长的环境条件、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应该承认,与遗传决定论相比,它发现了对儿童发展影响力更大的一项变量。因此,环境决定论对儿童教育实践的影响也远远大于遗传决定论。在某些时候,环境决定论甚至成了教育对儿童发展进行影响与控制的惟一合理、合法性的依据。
(3)环境决定论的盛行直接导致了传统教育实践具有重视教师权威、书本知识和学校纪律等特点。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儿童学习活动的环境、内容和方式来达到控制儿童发展的目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就是环境决定论对人们教育方式选择的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环境决定论在肯定了儿童发展具有可塑性的同时,也将儿童个体的发展过程牢牢地圆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塑造地位上。
4. 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
【答案】错误。
尽管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都属于行为主义者解释学习发生的基本现象,但两者的建立过程则完全相对。在建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中,无条件刺激(如食物)有时又称为强化刺激,往往需伴随着条件刺激(如铃声)而出现,或与其同时出现; 在建立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如食物)则需伴随着反应出现。
5. 纷纷议论要对青少年进行竞争意识的教育,你对这一问题有何看法?
【答案】我认为加强竞争意识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21世纪成长的青年一代,有更多机会进行人际、区域间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条件下,各种竞争,既是力量的角逐、智慧的竞赛,更是速度的较量。对青少年进行竞争意识的教育,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学生认识竞争是客观存在
综观中外历史,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民族的繁衍,国家的图强,企业的经营,商品的创新等等,无一不是在吐故纳新,无一不是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生存。在激烈的竞争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己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竞争意识的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竞争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青年人要认识到竞争,要积极参与竞争。
(2)培养学生敢于竞争的意识
我国浓厚的文化传统相当多地发育于小农经济的深厚土壤中,它造成的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容易使人安于现状,不愿意竞争,也不善于竞争,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竞争意识的教育要培养学生敢于竞争的意识,也要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胜与败,最终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