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619中外文学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春香传》

【答案】《春香传》是朝鲜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最早产生于14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春香传》在朝鲜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如《红楼梦》之于中国古典文学一样。故事讲述了艺妓成春香和贵公子李梦龙之间迂回曲折的爱情故事,根据不同版本的流传,两人的结局也不尽相同。它和中国的《红楼梦》、日本的《源氏物语》并称亚洲三大古典巨著。

2. 批判现实主义

【答案】批判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法国的蒲鲁东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其下定义的是高尔基。高尔基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 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然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

3. 俄狄浦斯情结

【答案】俄狄浦斯情结是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介于心理学、精神病学与文艺美学之间的专门术语。它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俄狄浦斯情结源于古希腊神话,恋母和拭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杀了。中文语境有时也称为“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4. 《跳房子》

【答案】《跳房子》是阿根廷著名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的代表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二战后关于情感和观点的最为强劲的百科全书”。小说叙述的是一位任性不羁的拉美

知识分子——奥利维拉,为了追求人生的真啼来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无法沟通。失望之余,他不得不舍弃爱情与友谊,回到“人间”——布谊诺斯艾利斯。然而,在这时他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他执著地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天堂,但无论巴黎,还是阿根廷,苦苦的求索,只是使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绝境。

5. 《新约》

,因为【答案】《新约》是基督教《圣经》的第二部分。新约与旧约恰成对比(即摩西之约)

旧约不能在人的心里产生公义。基督教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新旧约以耶稣出生为界限。《新约》据传是耶稣使徒及其弟子们的著作汇编。《新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最初用希腊文写成。《新约》全书由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组成。使徒书信分保罗书信和一般书信; 保罗书信又分教会书信、个人书信、监狱书信和希伯来书。

6. 但丁的《论俗语》

【答案】但丁的《论俗语》是但丁用拉丁文撰写的最早的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文体和诗律的著作。其创作目的在于引起知识界对民族语言的注意。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问题起过重大的作用。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

7. 浪漫主义文艺思潮

【答案】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是西方文艺思潮史上重要的一支。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三一律”等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宣扬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它具有民主主义精神,同情下层民众的苦难,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或从资产阶级的角度抨击封建制度,或站在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资本主义的罪恶。同时,它重视民间文学,追求异国情调,具有怀旧倾向。浪漫主义作家喜欢挖掘中世纪民间文学的成果,借鉴中世纪文学重情感和想象的特点。同时,他们还喜欢异国生活,沉浸于异国他乡的神奇风光中,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寄情山水,着力歌颂大自然,标举卢梭“返归自然”的主张。浪漫主义作家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借大自然来反衬现实的丑恶。

8. 缪斯

【答案】缪斯是希腊神话中科学、艺术女神的总称,为主神宙斯与记忆女神漠涅摩绪涅所生。对于缪斯女神的数目主要有三女神之说和九女神之说。三女神是指墨勒忒、阿俄得、漠涅墨三位女神,它们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进行崇拜仪式时所需要的诗歌形式和技巧。九女神之说最为经典,分别是指克利俄、欧忒耳珀、塔利亚、墨耳波墨涅、忒耳普西科瑞、厄拉托、波吕许谟尼亚和卡利俄珀九位女神,它们代表通过传统的音乐和舞蹈、即时的和流传的歌所表达出来的传说。

9. 古典主义

【答案】古典主义是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物,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它在17世纪的法国最为盛行,发展也最为完备。法国古典主义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笛卡儿的唯理主义理论。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10.《云使》

【答案】《云使》是印度古典梵剧诗人迹梨陀婆写的一首抒情长诗。共125节,每节4行,分“前云”和“后云”两部分。诗作中心形象是“云”。它是爱的使者和爱的象征。诗人依靠神奇美妙的想象,在雨云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又赋予它以人性和人情,借雨石的缓缓推进,歌颂印度中北部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爱的思念、焦灼与渴望。这部诗作感情缠绵,想象丰富,比喻优美,韵律和谐,代表了古典梵剧抒情诗的最高成就。自从它问世后,不断出现模仿之作,形成了文学史家统称的“信使诗”的诗体。

二、简答题

11.简述《巴巴拉少校》的艺术魅力。

【答案】《巴巴拉少校》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代表作,它以救世军为题材,反映了贫富不均和劳资冲突等尖锐的社会问题,其艺术魅力在于:

(1)围绕重大社会问题,设置一些议论场面

针对剧作触及的政治、经济、宗教、道德等重大问题,作者设置了一些议论场面,并通过剧作中的人物之间的辩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争执讨论,吸引观众对这些社会问题深入思考。如安德谢夫就统治英国的是金钱还是道德品质这个问题和儿子进行的辩论等。

(2)混合运用了讽刺与夸张手法

安德谢夫用夸张的语言吹嘘自己就是英国政府,一方面暴露了安德谢夫的厚颜无耻,另一方面又揭露了英国殖民主义者民主政治的虚假性。这些语言表面上像是夸大之辞,实则却有辛辣的讽刺意义; 安德谢夫自我吹嘘得越起劲,讽刺意味越强。

(3)人物处于相互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

人物却在一个平台一个水平线上互相控制与反控制。萧伯纳《巴巴拉少校》这部作品中,设置了同样充满智慧的两派人物。因此观众不可能马上看出来谁是最后的赢家。所以人们的兴趣依

,但是每一个人都是阻挠者,好像是打牌一样,每一个人都然“只集中在起阻挠作用的人物身上”

有一副牌,但是赢家只有一个,这让人感到未知,于是观众们只好都“拭目以待”。

(4)古典主义戏剧的结构

,主要是因为其结构与古典主义戏剧结构具备一致性。《芭芭拉少校》这部剧的确“很古典”

戏剧围绕着新老两代人展开的,虽然老的一代人不是典型的阻挠爱情的势力,但是可以感觉到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