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810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巴巴拉少校》的艺术魅力。
【答案】《巴巴拉少校》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代表作,它以救世军为题材,反映了贫富不均和劳资冲突等尖锐的社会问题,其艺术魅力在于:
(1)围绕重大社会问题,设置一些议论场面
针对剧作触及的政治、经济、宗教、道德等重大问题,作者设置了一些议论场面,并通过剧作中的人物之间的辩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争执讨论,吸引观众对这些社会问题深入思考。如安德谢夫就统治英国的是金钱还是道德品质这个问题和儿子进行的辩论等。
(2)混合运用了讽刺与夸张手法
安德谢夫用夸张的语言吹嘘自己就是英国政府,一方面暴露了安德谢夫的厚颜无耻,另一方面又揭露了英国殖民主义者民主政治的虚假性。这些语言表面上像是夸大之辞,实则却有辛辣的讽刺意义; 安德谢夫自我吹嘘得越起劲,讽刺意味越强。
(3)人物处于相互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
人物却在一个平台一个水平线上互相控制与反控制。萧伯纳《巴巴拉少校》这部作品中,设置了同样充满智慧的两派人物。因此观众不可能马上看出来谁是最后的赢家。所以人们的兴趣依
,但是每一个人都是阻挠者,好像是打牌一样,每一个人都然“只集中在起阻挠作用的人物身上”
有一副牌,但是赢家只有一个,这让人感到未知,于是观众们只好都“拭目以待”。
(4)古典主义戏剧的结构
,主要是因为其结构与古典主义戏剧结构具备一致性。《芭芭拉少校》这部剧的确“很古典”
戏剧围绕着新老两代人展开的,虽然老的一代人不是典型的阻挠爱情的势力,但是可以感觉到某种威胁,即新老两代人完全不同的思想、思维所带来的冲突。年轻一代人的愿望照例是受到老一代人的阻碍。而且最后还是以大完满,没有排斥任何人而告终。
2. 简述《荒原》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荒原》是艾略特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西方文学中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荒原》展示了战后西方文明的危机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失落,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幻灭和绝望。“荒原”一词己超出了文学的范围,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象征。(1)《荒原》
的基本内容
《荒原》是象征主义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艾略特的成名作和影响最深远的作品。其主要包括《死者的葬仪》、《对弈》、《火诫》、《水里的死亡》和《雷霆的话》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分别是:
①《死者的葬仪》
将西方社会描绘为万物萧瑟,生机寂灭的荒原。在这没有生气的栖息之所,人不生不死,虽生犹死,心中唯有幻灭和绝望,眼前的世界只泛滥着海一样的情欲。在这令人窒息的现实中充斥着庸俗卑下的人欲,死亡的阴云浓浓地罩在了西方世界的上空,人们在浑浑噩噩之中走向死亡。诗人把现实社会比作地狱,现代人视为没有灵魂的幽灵。
②《对弈》
《对弈》用维吉尔的《伊尼特》、奥维德的《变形记》和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这些作品中描写的上流社会男女的淫欲和罪恶与现实低层社会卑鄙雄耀的肉体交易叠映,突出表现精神枯萎,道德堕落的现代生活。
③《火诫》
表现伦敦这现代荒原上庸俗、肮脏、罪恶的生活:圣洁的教堂赞歌中,世界重复着铁卢的兽行; 明亮的月光下,母女登俩干着卖淫行径; 昏黄的浓雾中,商人为金钱而奔走; 精神空虚的青年男女在苟合中打发光阴; 人们寻欢作乐后留下的浊物漂浮在昔日诗意盎然的泰晤土河。
④《水里的死亡》
通共只有l0行,行行都是含义深刻的象征,有人说它象征的内容抵得过但丁的一部《炼狱》。人在欲海中死去,死去后忘掉生前的一切,让他静静地在死亡的欲海中反思。艾略特笔下的海既是情欲的象征,它夺去了人的生命,又是炼狱,它让人认清自己生前的罪恶。
⑤《雷霆的话》重新回到欧洲是一片干旱的荒原这一主题。诗的起首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来象征信仰、理想、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欧洲大地上消失,诗人认为,从此欧洲便成了一片可怖的荒原。人们渴望着活命的水,盼望着救世主的出现,盼望着世界的复苏,灵魂的再造。他用《圣经》的典故写了耶稣复活后的身影。然而基督并未重临,却听见了惊天动地的声巨响——一革命的象征。艾略特把社会主义革命视为人类的一场灾难。最后,诗人借雷霆的话告诫人们:要施舍、同情、克制、阪依宗教,这样大地才会复苏,人们才分摆脱不死不活的处境获得永久的宁静。
(2)《荒原》的意义
诗歌运用了大量的西方神画故事和传说,使来自于这些神话故事和传说的内容、情节和意象在诗歌中互相交织,错综呈现,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文化象征背景,含蓄蕴藉地表达了诗歌的主题。
①展示了一战后西方人的精神幻灭
诗人用象征的笔法,将伦敦视为现代西方的象征,描写了这个城市的衰败、荒芜,揭示了生活其中的人们的空虚与堕落,反映了诗人深刻而冷峻的荒原意识,以及对西方人失去宗教信仰之后的担忧。
②表达了对西方文明复苏的企盼
诗人用繁殖神死而复生的神话、圣杯传奇中的渔王故事、耶稣复活的故事和东方哲人的训诫,提醒人们克制欲望,才能迎来精神的复活,为精神幻灭的现代西方人提出了拯救的途径。
总之,艾略特描绘的荒原景象震撼了西方世界,艾略特寻求拯救的探索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艾略特从反传统开始,最后他自己也成为了传统的一部分。艾略特试图以恢复宗教信仰来拯救西方的荒原世界,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但他的努力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尤其是他对诗歌艺术的探索与革新,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
3.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对后世欧洲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最古老的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开端,为后世欧洲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古希腊文学的思想构筑了西方文化的精神内涵古希腊人被马克思称之为“正常发育的儿童”,其自由奔放的情感在古希腊文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与阐释,其神话中的众神具有人一样的外貌和性格欲望,是人对现实世界执著精神的投射。其塑造的英雄形象在能力和力量方面体现了卓越的特征,歌颂了人的力量与智慧。其悲剧展现了人与命运的冲突,塑造了敢于反叛的人物形象,呼应着古希腊时期积极的现实主义精神。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其中表现出来的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既是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也构成了西方文学与文化的精神内核。
(2)古希腊文学为后来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和创作灵感从古罗马时期开始,欧洲的作家、艺术家就不断从古希腊文学中获取灵感,借鉴或模仿许多题材,创作出新的作品。例如,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和奥维德的《变形记》就直接脱胎于古希腊神话。中世纪的但丁,17世纪古典主义悲剧家,18世纪的弥尔顿,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诗人,直到20世纪西方现代派作家,都不乏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的作品。这些欧洲历代文学家、艺术家的再创造。保存了完整的希腊神话并使其不断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持续不断地为文学发展做出贡献。
(3)古希腊文学体裁广泛,具有开创性古希腊文学中出现了史诗、抒情诗、悲剧、寓言、散文、小说等各种体裁,为后来的欧洲文学提供了范例。在反映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力面,古希腊文学贯穿了热爱生活、肯定现实、赞扬人的能力与智慧的人生哲学,奠定了欧洲文学精神价值追求的基本特征和内容。古希腊文学在创作方法上既有浪漫主义的神奇瑰丽,又有现实主义的真实客观,为后世创作提供了借鉴。古希腊文学理论发达,出现了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唯心主义文学观,和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文学观,各自开启了此后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古希腊文学是整个欧洲文学艺术的土壤与宝库,对后世影响深远。
4. 你如何看待《圣经》在美国文学发展中的影响?
【答案】《圣经》在美国文学发展中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清教主义来实现的,具体表现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