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61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题库
● 摘要
一、论述题
1. 有人分别对一个正式组织、一个公共场合、一个私人背景开展实地研究,却采用了同一种获准进入的方式。
请对这样的研究方法进行评析。
【答案】(1)获准进入在实地研究中具有其真正的含义,它是实地研究中非常重要同时也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正式的、合法的身份以及单位或组织的介绍信,并不是保证能获准进入的充分条件,而只是一种必要条件。研究者要能参与研究对象的实际社会生活,还常常需要某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的帮助。这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就生活在研究对象所生活的社区,或者就
,同时又认识研工作在研究对象所工作的单位,他们既认识研究者(是研究者的朋友、亲戚更好)
究者所希望研究的那些研究对象。总之,他们能够十分便利地将研究者“带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世界中。
(2)所以在不同的场合中应该采取不同的获取进去的方式。
①一个正式组织,必须要有正式的、合法的身份以及单位或组织的介绍信。
②一个公共场合,最好要有正式的、合法的身份以及单位或组织的介绍信。必要时,应该还需要某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的帮助。
③一个私人背景的实地研究,需要有‘熟人’身份,以及某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的帮助。
2. 请根据问卷设计的相关知识找出下面这份调查问卷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
同学:
您好! 我是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的研究生,目前我们正在做一个关于工科硕士从事科研事业的意愿调查,该问卷所有选项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仅供此次研究使用。我们将采用匿名方式,绝不泄露您的隐私,也不会对您造成任何负面影响。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这对本研究很重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2012年10月22日学院_______ 专业_______ 年级_______ 性别_______
(1)您是通过何种方式读研的?
A 、保研
B 、考研
C 、委培生
(2)您觉得目前的学习生活与当初对研究生的期待是否一致?
A 、完全一致
B 、比自己想象的忙碌辛苦
C 、比自己想象的轻松自由
D 、完全不一样
(3)您认为国家培养工科硕士对国家科技力量的增强能否起作用?
A 、起到决定性作用
B 、会有很大的作用
C 、只能起到一点作用
D 、完全不起作用
(4)作为一名工科硕士,您是否考虑过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A 、自己就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B 、看情况吧,有机会的话还是愿意的
C 、顺其自然
D 、完全不考虑从事科研工作
(根据第4题的选择来填写以下两道题,任选其一)
(5)假如您继续从事科研,您会选择以下哪个单位?
A 、企业的研发部
B 、科研院所
C 、大学
D 、政府的科技部门
(6)您不打算继续从事科研的原因包括哪些? (可多选)
A 、能力不足
B 、太辛苦
C 、家人不同意
D 、没兴趣
【答案】(1)称呼不对。对被调查者的称呼缺乏尊敬,应改为“亲爱的同学”。
(2)介绍语缺乏条理性,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在介绍语部分没有全面介绍调查者身份信息、调查的目的,不能够有效指导问卷的填写。
(3)第二题选项不具有穷尽性。在答案设计中,A , D 选项和其他两个选项测量的标准不是同一个层次内容,因而答案不具有穷尽性,不能达到研究者的预期目的。
(4)第四题选项语言冗杂。问卷设计力求语言简洁、清晰、准确,但是第四题的问题口语化严重,因此造成语言冗杂,也不能够测量出全体被调查者的情况。同时在统计分析中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
,而选项中的答案与(5)第四题的选项答非所问。问题是“是否考虑过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问题不对应。
(6)问卷中一般不问假设性问题。第五题的假设性问题不合适。
(7)第六题选项不具有穷尽性。第六题,没有穷尽所有选项,因此造成部分被调查者没有可
选项,比如,报酬不高、职业发展前景不好等等。
二、计算题
3. 在多个地区各随机抽取若干居民家庭样本对其消费支出水平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不同地区之间家庭平均支出水平的差异,得到方差分析表如下:
方差分析表
(1)将上表抄录在答题纸上。根据表中己知信息,计算并填写括号中缺失的计算方差分析过程所需的数值。
(2)请问该方差分析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属于哪个测量层次?
(3)该方差分析中涉及到了多少个居民家庭,涉及到了多少个地区?
(4)该研究的分析单位是什么?
(5)假定显著性水平=0.05,根据检验结果,应该得出什么检验结论?
(6)请计算相关比率(
【答案】(1)由题意有:
,则
。
,则。 组间均方差=680\4=170; 组内均方差=1428\42=34。
)的大小,并说明其含义 。
(2)自变量:地区; 因变量:家庭平均支出水平; 定类变量与定距变量
(3)家庭数=n=47; 地区数=m=5
(4)分析单位:家庭
(5)F=5>0.017。结论:说明不同地区对家庭的平均支出水平有显著性影响。
(6)
含义:说明用地区不同能够解释不同家庭平均支出水平差异的32.2%.
三、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