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612设计学基础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
【答案】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胚上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用储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并入窖烧制形成的陶器,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储红、黑、白等多种颜色的美丽图案,使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彩陶包括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等。
2. 视觉传达设计
【答案】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必须具备部分相同的信息知识背景,只有这样,传达才能实现。视觉传达设计中作为发送者的设计师必须针对接受者,根据接受者的知识背景与传达内容来选择符号媒介,这是传达设计的基本原则。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它是凭借视觉符号而非语言来进行的抽象概念的传达。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时以招贴画为中心的印刷品设计发展起来的。
3. 包豪斯
【答案】包豪斯是1919年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设计思想包括主张艺术与设计的新统一、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认为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包豪斯于1933年关闭,14年间三次迁校,形成了三个小同的发展阶段,即魏玛时期、德绍时期、柏林时期。
4. 约翰·拉斯金
【答案】约翰. 拉斯金是英国著名的作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是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和思想先驱,是拉斐尔前派的一员。他的设计思想特征包括主张美学家从事产品设计,要求美术与技术相结合; 在装饰方面,提倡回归自然,提出“向自然学习”和“装饰时建筑的源泉”的口号:同时他的设计理论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他的著名代表作有《建筑学七灯》、《威尼斯之石》、《拉斐尔前派》。
5. 明式家具
【答案】明式家具是指形成于明代的,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种类繁多、用材讲究、设计巧妙、制作精美等特点的家具样式。其艺术特色在于简、厚、精、雅,注重结构美、材
质美、造型美和装饰美,充分利用木质的本色与纹理而不加遮饰,色泽深沉雅致,质感坚致细腻,稳重大方,朴实无华。
6. 设计师
【答案】设计师是指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是通过教育与经验,拥有设计的知识与理解力,以及设计的技能与技巧,而能成功地完成设公! 任务,并获得相应报酬的人,主要分布在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作为设计师,必须具有统领全局、规划筹度、经营安排的能力; 必须“胸存丘壑”,甚至能达到“从心不从法”的自由境地。
二、简答题
7. 简述铜镜的发展历史。
【答案】铜镜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1)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是铜镜的主要产地。战国铜镜的特点有四:薄胎、卷边、川字纽(或称弦纹纽)、双层纹(即有主花和衬托的地纹)。
(2)汉代
汉代铜镜的特点是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式化。汉代铜镜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西汉时铜镜用平雕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孤纹做边饰; 西汉末到土莽时期主要流行规矩镜; 东汉时期的镜面微凸,便于照出人面的全部。
(3)六朝时期
六朝时期的铜镜早期比较草略,晚期不乏精美之作,铸作精巧,图案工整,流行纪年铭文。装饰花纹有龙虎纹、翔鹤兽纹、十二生肖纹等。其中绍兴铜镜较有特色,用浮雕手法表现神人、车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4)唐代
唐代有以铜镜作为献礼和馈赠的社会风尚,因而铜镜装饰异常精美。除了传统的圆形外,菱花形、葵花形也是具有唐代特色的样式,盛唐时期尤为流行。从整体来看,唐镜的装饰花纹早期多为四神镜、十二生肖镜、瑞兽镜、海兽葡萄镜,中期多为莺鸟镜、花鸟镜、瑞花镜,晚期多为八卦镜、万字镜。
(5)宋代
宋代铜镜较流行亚字形镜和有柄铜镜。早期曾在短暂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制作精巧的铜镜,但晚期甚为简陋,日趋衰落。早期装饰流行旋转式,多用缠枝花,镜体较薄,多用平刻,纹饰多用连珠纹。南宋铜镜多有柄,且一律素地无纹,唯镜背有一长方形阴刻款式,注明产地。
(6)元代
元代铜镜的制作已不如从前讲究,相当简略,多为素面,制作粗糙,可能是由于玻璃代替了铜镜照面的原因。
8. 简述明清江南园林的形成及特点。
【答案】明清江南园林是建筑艺术中的奇葩。中国的园林艺术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独成体系又影响深远的东方园林的代表。它的发展虽有盛衰曲折,但其主流一直是为“天人合一”这个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探索并创造最理想化的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主张释放自然,又要高于自然,这可以看出中国园林在整个世界的独特地位。
(1)明清江南园林的形成
江南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所形成的园林与北方园林有很大的不同。江南地区的无锡、苏州、扬州、杭州、上海、常熟和南京等地,所建园林大都是城市中建造的宅园,是为地主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需要而建造的具有城市山林式的园林。唐朝杜苟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姑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面貌。所以江南园林的特点是:“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这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①寓无限于有限之中
在园景的处理上,善十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园景空间,但又隔而不断,掩映有趣。通过画框似的一个个漏窗,形成不同的画面,变幻无穷,堂奥纵深,激发游人探幽的兴致。有虚有实,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
②巧于因借
巧于因借是江南园林的另一特点,利用借景的手法,使得盈尺之地,俨然大地。借景的办法,通常是通过漏亩使园内外或远或近的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有限的空间以无限延仰。有时也用园内有园、大园包小园,造成空间多变、层次丰富的效果,这种园中之园,又常在曲径通幽处,在你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产生“迂回不尽致,云水相忘之乐”。有时远借他处之物、之景,为我所有,丰富园景。
③讲究细部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致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室内普遍陈设有各种字画、工艺品和精致的家具。这些工艺品和家具与建筑功能相协调,经过精心布置,形成了我国园林建筑特有的室内陈设艺术,这种陈设又极大地突出丁园林建筑的欣赏性。
④楹联、诗词、题咏与园林相结合,颇具人文气息
利用文学的手段深化人们对园林景色的理解,启发人们的想象力,使园林更富有诗情画意的手法在江南园林中运用得极为成功。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美的有机统一。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它主要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成功的园林艺术,它既能再现自然山水美,又高于自然,而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2)明清江南园林的特点
①叠石理水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