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857中外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所谓_______,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答案】边塞诗

【解析】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边塞诗源远流长,但其繁荣却在唐代,以盛唐为最。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包括王之涣、王昌龄、崔颢、李欣等诗人。

2. 钟嵘《诗品》置左思于_______品。

【答案】上

【解析】钟嵘《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3. 元杂剧《倩女离魂》是杂剧作家_______的代表作。

【答案】郑光祖

【解析】《倩女离魂》是元朝后期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故事是在唐人传奇《离魂记》的基础上,由元代杂剧家郑光祖改变创作而成的。

4. “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鲁迅对_______的评价。

【答案】《儒林外史》

【解析】《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从多方面揭露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丑恶嘴脸,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地鞭挞和深刻批判,其高超的讽刺艺术,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无与伦比的。鲁迅说:“追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

5.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的_______。

【答案】《白马篇》

【解析】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揉,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此诗赞赏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幢憬。

6. _______创作了著名的《水经注》。

【答案】郦道元

【解析】《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7.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先秦历史散文_______。

【答案】《战国策》

【解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8. 《庄子·寓言》云:“寓言十九,重言十七,_______口出,和以天倪。”

【答案】危言

【解析】庄子为文擅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也曾自诩其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三言”中,“寓言”是指出自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重言”是指援引或摘录前贤或古人的谈话或言论; “卮言”是指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酣畅淋漓,给人以浪漫主义美感的语言。

二、名词解释

9. 《左传》

【答案】《左传》是一部成书于战国初期的编年体史书,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书全面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本书的作者直书无隐,褒贬分明。本书因其记事记言,追载附载、夹叙夹议而体例完备。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0.太康文学(太康之风)

【答案】“太康文学”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小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画,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太康诗风“繁褥”特征的主要表现为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这一时期诗坛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但除左思的作品反映了一定的现实内容,成就较高外,大都有形式主义倾向,内容稍显贫乏,追求词藻的华美,注重艺术形式技巧。

11.汉书·艺文志

【答案】《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东汉班固编纂,以刘歆的《七略》

为蓝本,将古代文献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对先秦学术文艺演变,做了概要的叙述。其美学观点,强调文学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认为民歌是由于哀怨或欢乐荡激心灵的产品,君土可以由此而了解民风习俗的轻薄或淳厚。

12.《豆棚闲话》

【答案】《豆棚闲话》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别具一格的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作者圣水艾衲居士,真实姓名不详。它表露了清初文人的普遍心态一一他们身历了明清易代的社会变革,在新朝都不由自主地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不得己借助各种方式寻找精神出路。《豆棚闲话》以小说特有的方式清晰地展现了作者上下求索的全过程,将12则内容不相属的短篇小说,藉由人们在豆棚下乘凉时轮流说故事为枢纽,有机地串接在一起,结构别具一格。这部小说集的特点:一是以豆棚下轮流说故事为线索,串联起12篇故事,在中国短篇小说集中可称肖创; 二是随意生发,书写胸中不平之气,有的是就历史故事做反面文章,冷嘲热讽,意味隽永,语言酣畅,在清朝拟话本小说中堪称上乘。

13.元曲四大家

【答案】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四大家都不求仕进,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和人民联系密切。其代表作品大都能真实地反映元代社会现实,思想内容深刻,生活气息浓烈,且与舞台演出结合紧密,人物语言生动形象,戏剧冲突集中、紧凑。四人中,关汉卿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是我国古代戏剧的奠基人。

14.王孟韦柳

【答案】“王孟韦柳”是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和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为唐代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而发展成独特的唐代山水田园诗歌流派的代表。这四人的遭遇、诗风并非完全相同,但在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上,都有较高的独特成就,并且在艺术风格上有某种相同或相近之处。干维是朝廷清贵,晚年山居消闲,诗的题材较广,有清新典雅、意境优美等多种风格; 孟浩然是济世之心不遂,退而隐遁,集中地写山水田园诗,其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韦应物做地力一官吏,比较关心民生,既有涉及社会方面的诗,也有写闲适境界的诗; 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集团失败,长期被贬滴,其诗主要抒发愤激不平之情,也有一部分山水诗。

15.枚马

【答案】“枚马”是西汉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的并称。出自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汉初辞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其风,王扬骋其势。”二人均为文学侍从之臣,并以工于辞赋著称。后世用作咏词臣的典故。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七体赋即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则进一步确立了汉大赋的传统和体制。他们对汉赋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