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英语系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两宋词坛上,_______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答案】柳永
【解析】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于是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2. “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鲁迅对_______的评价。
【答案】《儒林外史》
【解析】《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从多方面揭露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丑恶嘴脸,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地鞭挞和深刻批判,其高超的讽刺艺术,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无与伦比的。鲁迅说:“追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
3.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对_______等人的“雄文博采,笔力有馀”表示赞赏。
【答案】杨亿
【解析】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同时,欧阳修对骄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的“雄文博学,笔力有徐”也颇为赞赏。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4. 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明确提出“文者以明道”观点的是_______。
【答案】柳宗元
【解析】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始合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小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在这段话中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他的古文主张。
5. “春秋三传”指的是《左传》《公羊传》和_______。
【答案】《谷梁传》
【解析】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它们不是包含在《春秋》里,而是解释春秋的,其中《左传》被称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
6. 冯梦龙“三言”的第一篇是_______。
【答案】《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解析】《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是冯梦龙“三言”的第一篇,是“三言”中作品的典型代表。主人公是蒋德,又称蒋兴哥。
7. _______创作了著名的《水经注》。
【答案】郦道元
【解析】《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8. 《论衡》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王充
【解析】《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所作,它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作者在其中充分利用科学知识为武器,批判了当时社会盛行的天人感应说和谶纬迷信。
9. 周密所写关于南宋杭州社会生活的笔记叫《_______》
【答案】武林旧事
【解析】周密所写的《武林旧事》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了较丰富的史料。
10.萧统所编《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选录的是从先秦到_______代的作品。
【答案】梁
【解析】《文选》为南朝梁萧统编选的先秦至梁的诗文总集,分为三十八类,共六十卷,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二、名词解释
11.高唐神女
【答案】高唐神女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女性形象。高唐神女的故事由《山海经·中次七经》所记炎帝死为草事演变而来。宋玉以丰美奇诡的神话为源头,在《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塑造了一位光耀千古的女神,其为寓言托兴甚明。作品既从写男女之情出发,又不越过礼教的界限,宋玉真正领会了《诗经》作者“有益风化”的精髓。两千多年来,它以浓郁浪漫的色彩、似真似幻的情节、美丽多情的形象,成为我国古代诗赋中长盛不衰的文学母题。
12.明清才子佳人小说
【答案】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小说创作流派,也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和流派。从题材上说,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写的是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其情节构成大多是郊游偶遇,题诗传情,梅香撮合,私订终身。其结局或因命运乖违,或因小人拨弄,或出政事牵连,于是佳人逼嫁,才子遭难,但虽经波折,却坚贞如一。后来或由于才子金榜题名,或由于圣君贤吏主持正义,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从形式上说,一是其部分作品书名模仿《金瓶梅》,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作品。如《玉娇梨》《平山冷燕》《金云翘传》《春柳莺》《雪月梅》等; 二是其一般在十六回至二十回之间,十万字左右,相当于现代一部中篇小说的篇幅。
13.元杂剧
【答案】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己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由金入元的文人。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14.《修竹篇序》
【答案】《修竹篇序》是初唐文学家陈子昂对东方虬《咏孤桐篇》的评论,它也是陈子昂对自己创作体会的总结,是他对诗歌创作的理论纲领。陈子昂以汉魏诗歌为高标,痛责晋宋以来的浮靡文风,感叹“风骨”和“兴寄”的失落。他盛赞这篇作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是风骨朗健的佳作,遂挥毫写下《修竹篇序》寄赠予东方虬,它是唐初文学理论的代表作。
15.童心说
【答案】童心说是明代思想家李费提出的文学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费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费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 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16.章回小说
【答案】章回小说是明代产生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也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形成的,讲史以讲说前代历史、兴废争战为主,开始以口头讲述为主要形式,由于不可能一次把一部历史故事说完,所以必须讲若干次,于是便产生了分节讲述,每节用题目的形式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讲史和小说话本合流,再加上作家对民间作品的加工整理,就出现了章回小说。《三国志演义》《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