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710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4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华工商时报》

【答案】《中华工商时报》是1989年10月创刊的一份不同于其他报纸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完全走市场化的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令人耳目一新的版式、视角独特的文章、丰富开阔的视野使其一面世就获得了极大赞誉,引起中国政经界和企业界的关注,至年底时己经实现盈利5万元。坚持“民味、商味、海味”的特色,它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并波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成为他们观察中国内地经济问题的一个参照物。《中华工商时报》在短短几年内培养了大批经济报道和经营管理人才,其中很多成为中国后来市场化经济媒体的掌舵者。

2. 洋旗报

【答案】“洋旗报”是指以外商名义出版的中文报纸,它可以不受日伪的新闻检查。上海租界沦为孤岛以后,上海出现了大办“洋旗报”的热潮。中国共产党等各派政治力量以及民间爱国人十,利用沦陷区大城市中租界的特殊条件,利用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和日寇之间的矛盾,打着“英商”、“美商”的招牌在租界内复刊或创刊“洋旗报”,或聘请外国人担任发行人,或在外国注册,以逃避日寇的新闻检查,报道抗战实况,宣传爱国主张。至1938年冬,在上海租界内出版的这类“洋旗报”达十六七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每日译报》、《文汇报》、《申报》、《新闻报》等。

3. 《中国农民》

【答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指导农民运动的刊物,1926年在广州创刊,毛泽东主编。它主要刊载有关农民运动的理论文章、各地农民运动的报道。

二、简答题

4. 简要评述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答案】梁启超在报刊、新闻、舆论、写作等方面,有许多论述,其中重要的文章有:《论报馆有益于国事》(1896年)、《敬告我同业诸君》(1902年)、《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1902年)等。梁启超的有关论述,集中代表了维新派的报刊思想,在中国新闻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报刊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报馆有益于国事”; “去塞求通”,最早用“耳目喉舌”来形象化地表述报刊的功能与作用的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