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611中外艺术史之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南宋四家

【答案】南宋四家又称“南宋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合称。南宋四家发展出了南宋独具特色的山水画。这种“一角半边”的构图,在画面中留下大片空白,使画面和景物变得更加简洁、主体鲜明突出而意境完整。这是“南宋四家”在总结前人绘画经验的基础上,在艺术上高度提炼得到的构图样式,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的诗意。李唐代表作有《清溪鱼隐图》,刘松年有《四景山水画》,马远有《踏歌图》,夏圭有《溪山清远图》。

2. 六要

【答案】“六要”是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的山水画的六种笔法,即气、韵、思、景、笔、墨,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3. 长信宫灯

【答案】长信宫灯以汉代宫女形象为基本造型,灯身通体鎏金,有铭文“长信”二字。宫女作跪坐状,以左手持握灯座底部的座柄,右臂高举,袖口向下宽展如同倒置的喇叭,与体腔为空心相连,燃灯时起到烟道和消烟的功能。灯盘呈“豆”形,可以调节照度和照射力一向。长信宫灯的设计,将功能性、科学性与灯的造型设计完美地统一起来。

4. 颧角石斧图彩陶瓮

【答案】颧鱼石斧图彩陶瓮,仰韶文化遗物,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瓮绘有鹤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图像组合具有一种主题意念。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5. 高颐阔

【答案】高颐阔,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墓前的威仪性建筑,位于四川雅安,它是仿木结构的子母17,包括台基、网身、17楼、屋顶四部分。高颐网是全国唯一碑、墓、神道、石兽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葬制实体,其17身则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雕刻最为精美,内容最为丰富的珍贵古迹。

6. 中国美术家协会

【答案】中国美术家协会,初名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1949年7月23日在北平成立,

1953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是中国各民族美术家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全国政协的发起单位之一,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其会址设在北京,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分会。年改名为中国是中国文学艺

7. 颜筋柳骨

【答案】“颜”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指唐代书法家柳公权。“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的书法筋力丰满,气派雍容堂正; 柳公权的书法则偏重骨力劲健。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笔法劲健,各有千秋。又泛指书法极佳,各体都能。

8. 顾绣

【答案】顾绣是明代名噪一时的刺绣类型,实际上是临摹字画的画绣,精巧生动,但又结合刺绣特点,富于装饰效果。明嘉靖时,进士顾名世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顾绣脱离生活实际,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欣赏性工艺。

9. 瓦当

【答案】瓦当,是中国古代绘画形式之一。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薯餐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10.孙过庭《书谱》

【答案】《书谱》,又名《书谱序》,一卷,书论,唐代孙过庭著。孙过庭,字虔礼,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工行草书,得王羲之体。《书谱》首述汉魏以来善书者,以确立王羲之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中的地位。次论正草二体书法、章法,兼论六文、八体,概述了书法源流与支派。《书谱》对书理的阐述与书法技巧的探索产生不小的影响。其价值在于:①打破以前书论谈形不外字形、态度、形势等的狭小格局,而代之以宏观的研究方法; ②论书法作品的达情作用,多有独到之处; ③提出许多富于艺术辩证法的思; ④提出了书法技法的高度,被奉为圭臭。

二、论述题

11.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高峰期? 每个时期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案】(1)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高峰期。

(2)每个高峰期的艺术特点

①第一个高峰期:商代晚期到西周初期

c. 数量多,仅妇好墓出于青铜器数量达六百余件。

b. 器类丰富,除铸造工具、武器外,还制作大量的青铜礼乐器,器型有鼎、鬲、簋、尊、钺、戈、矛、剑、鼓、饶、铃等; 铸造工艺精湛,流行范铸法。

c. 装饰纹样多种多样,有云雷纹、夔纹、龙纹、兽面纹、象纹、人面纹等,器物的装饰往往是多重,一般在云雷纹地纹上加浅浮雕或高浮雕。个别青铜器上出现现铭文。

d. 整体庄严肃穆、深沉凝重、神秘诡异,具有狞厉之美。

②第二个高峰期:春秋至战国时期

a. 青铜冶铸业不再为周王室所垄断,形成不同的地区风格,出现模印法与失蜡铸造法等工艺。 b. 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夔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装饰技法的广泛运用,使青铜器具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格调。

c. 新工艺的出现,除传统的范铸法外,还出现了合铸法、焊接法、分铸法,特别是失蜡法的出现,使得青铜器的铸造更加精致。

d. 生活气息浓郁的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战、台榭等图案纹饰广泛流行。

c. 整体艺术风格摆脱了早期浓厚的神秘色彩,更加自由活泼、贴近生活。

12.试述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答案】(1)郭熙是北宋前期卓越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成就及艺术见解在古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林泉高致集》一书系统而深刻的阐述了郭熙山水画创作的理论:

①郭熙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保持“林泉之心”。他认为,人们之所以喜欢山水和山水画,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本性中有“林泉之心”,即观赏自然或山水画能怡悦性情而“快人意”。《林泉高致集》一书中不仅阐述了自然山水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而且还特别强调画家如何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艺术形象:“山形面面看”,“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画家应选取动人的景色加工提炼,经过反复酝酿以造成富有理想和情趣的意境。书中还列举了一些诗歌摘句,有助于画家从中受到启示,产生意境新奇的构思。

②郭熙强调画家要有解衣般礴的心境和丰富的修养。只有胸中宽怀、意思悦适,才能把握自然而画之于笔下。只有“所养扩充”,“所览淳熟”,“所经众多”,“所取精粹”,才能克服作品中的诸种毛病。他对山水画的取景与结构、细部与整体之间的关联,笔墨与色彩的运用等方面也都有具体论述。对山水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和四时山水景物的变化,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论述,至今仍被人们传诵。

(2)郭熙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有:

①画石多用卷云皴,创造了所谓的“蟹爪枝”,成为李成之后,把中国山水画创作推向表现更加真实细腻的微妙变化境地的人,并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色彩。

②山水构图多变,创“高远”、“平远”、“深远”的“三远法”,为我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奠定了基础。

③树立了画院山水画北宋风格。在李、范、董三大家的影响下,到北宋中后期,写实性的全景式山水画发展到了极致,到了南宋,山水画系无旁出,李唐左右了山水画坛,他及刘、马、夏等又另辟溪径,出现了“水墨刚劲”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