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841中国美术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洛神赋图
【答案】《洛神赋图》是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它是依据曹植的《洛神赋》而作。此图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画中的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义,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为“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2. 翰林图画院
【答案】翰林图画院是宋代宫廷绘画机构。宋初建立,专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设有待招、画学正、艺学、祗侯、画学生等职位。宋徽宗赵佶时又增设画学以培养宫廷绘画人材,画院制度以此时最为完各,规模最为兴盛。
3. 马远
【答案】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南宋画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效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传世作品有《踏歌图》《梅石溪鬼图》《寒江独钓》《水图》等。
4. 毛公鼎
【答案】毛公鼎是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整个器身形成优美、流畅而又富于变化的轮廓曲线。纹饰极其简洁,仅于口沿下饰两道弦纹,中填以重环纹,充分体现出西周艺术的时代特色。铭文497字,记述周宣王浩诫和褒赏其臣下毛公膺事。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5. 文人画
【答案】文人画是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和“逸品”。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
6. 石窟寺
【答案】中国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多依山崖开凿,窟前往往建造木构或仿木构窟
前建筑,有些依附于寺院。由于古代地面建筑多已毁坏,只保留了洞窟遗迹,故也简称石窟。
7. 太平天国壁画
【答案】太平天国时壁画盛行。壁圈多承载宣传教化、粉饰太平和为太平天国歌功颂德的政教功能。据记载,太平军每攻下一城一县,都在墙、门、梁、枯上作画。多为反映当时军事斗争的题材。此外,还有很多富有装饰意味、喜庆吉祥的花鸟和山水等。
8. 黑陶
【答案】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汉族制陶技艺,有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9. 景泰蓝
【答案】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的独特工艺品。这项工艺于明代景泰年间最盛,而且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其特点在于形、饰、色的结合,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称为国宝“京”粹。
10.马家窑文化
【答案】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个分支,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按时间先后,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彩陶纹饰各具特点,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二、论述题
11.论述明清年画的三大中心和特点。
【答案】年画是指流行于民间的、木版印制的年节装饰画,它以富于民间乡土气息和年节民俗的喜庆色彩而具有独特的风貌。明清时期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后期,年画得到了空前发展,清代则是年画艺术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地区特色鲜明,最著名者有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河北武强等处。其中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和杨家埠年画是著名的三大中心。
(1)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主要特占.
①在题材上,选材广泛,包括神码、生活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小说、娃娃美人、风景花卉等;
②在画法风格上,受到殿版版画(包括西洋画派)与宫廷绘画的影响,追求绘画效果,线刻精工细腻,色彩鲜艳辉煌,以典雅细丽为主要特色;
③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
(2)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主要特点:
①在题材上,桃花坞年画内容以故事性画面为多,最受欢迎的题材是表现日益繁华的城市景现与表现市民生活的时装美人等;
②在画法风格上,受到安徽等南方版画与吴地画家的影响,采取了套色木刻的方法,善用粉红粉绿等色彩,画风朴中带雅,明净强烈、精丽写实;
③在画尺寸上,出现了许多宏构巨作的作品,技术难度和操作的精细度较高。
(3)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一种民间版画。潍县年画风格受到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的影响,但在题材和形式上颇有自己的特点。
①在题材上,内容以神码为主、体裁形式丰富多样,如炕头画、窗顶圆、窗旁画等等;
②在印刷方式上,主要是木版水印分色套版,只有大幅年画的人物面部略作人工烘染;
③在造型上,构图饱满而富装饰性,线条简劲洗炼,色彩以红、绿、黄、紫为主,单纯而对比强烈,造型夸张;
④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风格质朴生动,具有很强的民间风貌。
综上所述可知,明清年画的廿大中心之间既具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三者在年画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2.试述中国画与中国书法的基本语言体系及其关系。
【答案】“书画同源”,画中有书,这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中国书法与中国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书法注重气势之美、意态之美、韵律之美。中国画,除了在笔墨运用上,与书法有共同的规律性外,本身还有强烈的书法趣味。中国书法和中国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相通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中国画以实际不存在的“线”为造型手段,但不像书法那样把它作为唯一的表现手段,在用线造型之外,还采用色彩、装饰、夸张、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画论中有“绘事后素”的说法,指的是设色最后要归于轮廓线的统一之下,强调线的重要性,但他是立于色彩之上的,可以说绘画是在平面的纸上作点、线、面的交响曲,是造型、线和色彩的高度结合。上至文化精神,下从具体技法如山石披法、树木夹叶法、花卉交凤尾、人物衣纹的勾勒法等,这些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绘画的基本语言和基本规范,形成了中国画的特色,也形成了它具有特殊规定性的传统。
书法是纯以线条为表现手法的艺术。由于要在书法创作中充分施展线条的功能,必须通过形象思维活动,撇开客观事物所带有的种种限制,摄取其具有美学含义的特征,发现自然美,创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