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7公共行政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信息

【答案】行政信息是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对象的状态发展与变化对行政主体有新意义的消息、情报。行政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公共组织等在依法履行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与保存的信息,以及制作或获取信息的技术、设备、网络、人力资源和信息化管理体制。具体包括:①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公共组织等行政管理主体为履行职能而采集、加工和使用的各类信息; ②政府部门在办理业务和事项过程中产生与生成的各类信息; ③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各类信息; ④各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行政信息; ⑤与行政信息的制作和获取有关的技术、设备、网络、人才等信息资源; ⑥信息化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2. 现代公共预算

【答案】现代公共预算是指必须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机关在一定时期的财政收支计划。它不仅是财政数据记录、汇集、估算和汇报,而且是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由政府首脑准备,提交立法机构审查批准。它必须是全面的、有清晰分类的、统一的、准确的、严密的、有时效的、有约束力的; 它必须经立法机构批准与授权后方可实施,并公之于众。现代公共预算制度已作为现代国家进行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

3. 分赃制

【答案】政党分赃制是指在美国19世纪初出现的一种官吏任用制度,即政党在选举获胜以后,把官职作为战利品据为己有,公开在其支持者之间进行肥缺分赃。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中的公务人员没有专门的招聘手续,工作表现不受重视,职务晋升无人过问,人们不把为政府部门服务作为一种终身职业,没有任何保障可以使公务人员不受政治变迁的冲击。分赃制的特征是:当选总统把政府官职当作战利品,合法、公开地分配给亲信和本党在竞争中出力的人员。这种官吏仟用制度,造成了政府工作效能的严重低下。

4. 社会燃烧理论

【答案】社会燃烧理论是牛文元在《社会燃烧理论与中国社会安全预警系统》中提出的,该; 理论认为公共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社会系统由有序向无序发展,从高秩序向低秩序退化,从初始状态量变到以后质变,最终爆发突发性危机事件的过程。它是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之上,把社会系统的有序与无序、平衡与失衡、稳定与暴乱,同自然界的燃烧现象进行形象类比,将社会组织/

系统的稳定状况纳入严格的理论体系和统计体系—“社会稳定预警系统中”。

5. 行政领导者职权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指由法律规定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职权是行政领导者发挥支配性影响力的实质条件。同时,职权还意味着行政领导者必须承担的行为责任,否则就构成失职。因此,职权对行政领导者,既是他们的权利,又是他们的义务,职权是权利与义务的共同表现。

6. 特种监督

【答案】特种监督指行政管理主体内部依法实行的针对某种专门的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的专业性监督,如审计监督、物价监督等。其中,审计监督是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经济监督的一种活动,它有权依法对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同国家财政有关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核、稽查的活动。

二、简答题

7. 简述沟通效果对行政过程的影响。

【答案】不同层次的沟通内容对行政过程的影响

①上层信息多是指令性的和指导性的,因此,沟通内容应明白、清楚,用词、定性和目的明确。

②中层信息指中层领导为贯彻上层指令制定的各种措施和实施办法。这类信息多属执行性质,内容应紧密联系实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③基层信息由于多是反映情况和问题的,作为决策依据之一,其内容必须真实和全面,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8. 简述精干效益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案】精干效能原则的基本内容有:

(1)机构设置要合理精干。合理性表明政府规模要合理适度,符合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 精干意味着设置最低限量的机构和最低限量的职位,可设可不设的机构和职位坚决不设,实设机构和职位要有科学依据。

(2)人员编制要合理精干。人员编制数量必须根据工作任务多少、管辖范围大小、工作难易程度等科学地加以限定,坚持因事择人,防止因人设事,做到事得其人,适才适所,以最少的人力投入,取得最大的效能。

(3)坚持效能至上。效能是行政组织内部的行政效率和外部的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效能至上表明行政组织机构的增设和废止,要以效能高低为取舍标准; 同时,在组织运行过程中,要把整体效能放在首位,注意组织内部的纵向和横向协调与功能整合。(4)建立廉价负责的政府。行政组织的物质基础是行政经费,它自身不创造价值,行政经费是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财政拨款,

来自于劳动人民创造的价值。因此,行政经费支出越多,表明政府的行政服务就越昂贵,反之,行政服务就越廉价。廉价的政府是人民所需要的政府,是向人民负责的政府。

9. 简述办公自动化的系统构成、功能及办公室管理的要求。

【答案】办公自动化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先进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

(1)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由人型电子计算机和光缆组成的局部信息网、综合办公系统、办公室服务站、文字处理中心; 大中小型电视会议系统、图像传真会议室、电传系统、内线电话号码检索系统、电子归档与检查系统; 数字及数据交换机、终端机、个人电脑、文件处理机、传真机、缩微照像,以及大楼管理系统等。

(2)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齐全的特点,其基本功能有七个方面:文字/文件处理功能、图形/图像处理功能、声音处理功能、信息查询功能、网络通信功能、决策支持功能和行政管理功能等。

(3)办公自动化对办公室管理的要求

我国尚处于办公自动化的初期,各地区和单位在实现办公自动化的过程中,各自的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相互间又有较大差异。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对于机关办公室管理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人员素质。办公自动化的核心是人机关系,若仅是在设备或硬件上更新、改进,而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改造,根本不可能实现办公自动化。因此,必须克服这样的错误认识,即只看到先进设备对人的解放,而无视先进设备对人的要求。

②管理手段。在办公自动化条件下,技术性手段已成为管理的基本手段,许多管理问题将以信息化形态出现,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处理都有赖于管理者对技术性手段的应用。技术性手段主要指对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方法、措施的采用。

③管理媒介。办公自动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改变和增加了管理媒介。采用自动化办公手段,大量不同性能的现代化电了设备成为办公室管理新媒介,这些新媒介工作节奏为传统媒介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而且能在管理者非办公时间起自动工作的作用,如常见的电子信箱、传真机等。

10.简述行政沟通的内容。

【答案】(1)行政沟通是指行政过程中上下级间、各部门间行政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分享。沟通是与行政过程紧紧相伴的行为,是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具共性的东西。行政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沟通的主体(信息源)、内容、渠道、对象和效果。

(2)沟通内容:行政信息

沟通内容与行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