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50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风险投资? 它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风险投资的含义及特征分别为:
(1)风险投资的含义
风险投资又称风险资本或创业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涵着失败风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
(2)风险投资的特征
风险投资与一般投资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①风险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
风险投资顾名思义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多是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它看重的是投资对象潜在的技术能力和市场潜力,因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投资所承担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金融风险、环境风险等一系列风险的组合,因而容易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从国外实践来看,一般由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的风险企业,仅有5%~10%获得成功,20%~30%完全失败,60%~75%受挫。
②风险投资具有较高的收益性
高风险必然要求高收益。风险投资虽然失败的可能性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但技术创新一旦成功,由于此时市场上鲜有对手,便可以获得高额回报。
③风险投资的收益多表现为资本利得
风险投资的目的不在于获取财务利润,也不在于不断获取利息,而是违过投资和提供增值服务把投资企业做大,然后通过公开上市(IPO )、兼并收购或其他方式退出,在产权流动中实现投资回报。
④风险投资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风险投资者在向高技术风险企业投入资金的同时,还参与企业或项目的管理,从产品的开发到商业化生产、市场的开拓,从机构的组建、经理的人选到企业形象设计、企业上市等,风险投资者始终都要参与。风险投资者对风险企业不仅承担“孵化”作用,还要承担“哺育”责任。
⑤风险资本具有再循环性
风险资本是以“投入一回收一再投入”的资本运行方一式为特征的。
风险投资者在风险企业的创业阶段投入资本,一旦创业成功,则立即在资本市场上转让股权或抛售股票,收回资本并获得高额利润。风险资本退出后,带着更大的投资能力和更大的雄心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使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从而推动高科技产业化的进程,带来经济的繁荣。
2. 信息管理如何分类?
【答案】信息管理的分类包括:
(1)按管理的层次分类,信息管理可分为宏观信息管理、中观信息管理、微观信息管理。
(2)按管理的内容分类,信息管理可分为信息生产管理、信息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产业管理、信息市场管理等。
(3)按应用的范围分类,信息管理可分为工业企业信息管理、商业企业信息管理、政府信息管理、公共事业信息管理等。
(4)按管理的手段分类,信息管理可分为手工信息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
(5)按信息的内容分类,信息管理可分为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管理、教育信息管理、军事信息管理等。
3. 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工具分别有哪些?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何?
【答案】(1)筹资渠道是指取得资金的来源,它揭示了资金来源的方向和通道。企业常见的资金来源渠道有:国家则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个人资金、企业自留资金、境外资金等。
(2)筹资工具是指取得资金的具体形式,也就是金融工具。随着金融创新,企业可以运用的金融工具越来越多,常见的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
(3)它们的对应关系: ①银行信贷资金
③其他企业资金银行借款; 商业信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 发行股票、发行债券。 ②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4. 适合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案】适合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应当具备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柔性化、扁平化和网络化。
(1)组织柔性化。柔性是组织适应变化的能力,在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柔性化的组织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应对变化。
(2)组织扁平化。很多企业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组织的扁平化只有在一定历史时期才有可能出现,因为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扩大了管理幅度:管理学的发展提升了企业管理实务的效率,经理们能够驾驭更多事务; 普通员工的独立工作能力越来越强。
(3)组织网络化。组织网络化是指组织内部按照网络制运作。传统科层制的基本单元是在一定的指挥链条上的层级,而网络化组织的基本单元是独立的经营单位,网络化组织通过各组织单元之间连接度最大化,为组织中的知识共享提供最大的支持。
5. 试比较几种员土激励理论。
【答案】员工激励理论主要包括;
(1)内容型激励理论
①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低层次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也即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当员工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仍以原来的激励方式来激励员工,效果会很小,但如果着眼于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对员工激励,可以使组织绩效明显提高。按照这种理论,如果想激励员工,首先需要了解员工目前的需要处于哪一个层次水平,从而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②双因素理论
该理沦认为保健因素的改善只能够解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并激发其积极性; 只有改善了激励因素才能让员工感到满意,给员工以较高的激励。
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需要相当于激励因素。
(2)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①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来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
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 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②归因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 行动者; 所处关系或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属于内部归因,客观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
归因理论提出了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解释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规律。在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和员工对行为的归因小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规律的影响。管理者要认识到员工是根据他们对事物的主观知觉而不仅仅是客观现实做出反应的。员工对十薪水、上级的评价、下作满意度、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和成就等方面的知觉与归因正确与否,对其潜力的发挥和组织的良好运作有着重要影响。同时,管理者在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解释时也应该尽量避免归因中的偏见和误差。
③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除了生理需要,还有权力需要、亲和需要和成就需要等需要。权力需要,是影响或摔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亲和需要,是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成就需要,是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