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庆师范学院80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科教兴国战略具体是指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建设创新型国家。

2. 毛泽东思想

【答案】毛泽东思想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并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 “一国两制”

【答案】“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指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有: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两制并存,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高度自治,是指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十台湾人民。

4. 实事求是

【答案】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二、简答题

5. 我国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答案】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并逐步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的客观依据有:

(1)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2)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世界经济联系越发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快速推进,各国政府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获取最大利益,纷纷实行开放的政策。在开放的世界中,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都是不可能的。

(3)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把立足国内、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力一针。但同时又需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为此,要打开国门搞建设,把开拓国内市场、利用国内资源同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结合起来,把对内搞活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4)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作为崭新的社会制度,必须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根据国情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创造,这样才能加快发展,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6. 简述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政策的内容。

【答案】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政策有:

(1)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②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③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④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四点意见:

①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我们坚持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对台湾仟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②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两岸应该以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汇集两岸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在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抚平历史创伤,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崭新篇章。

③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两岸关系进入巩固和深化的新阶段,更需要两岸保持积极进取精神,以更大勇气和决心面对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④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首先要继续保持两岸关系大局稳定。其次,要努力增进两岸民众福社,让更多民众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坚定振兴中华的共同信念。

7. 分析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有: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为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发展始终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世界发达国家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引发了许多矛盾,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严峻问题。这些问题愈演愈烈,逐渐由局部发展到全球。从60年代以来,科学界开始探索走出困境的道路,提出了各种新的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最终以8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认可,逐步形成共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146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第二次环境会议,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K21世纪议程》,并签署几个单项环境保护公约。这次大会和通过的文件,提出了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大会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的制定了本国的《21世纪议程》。同年7月,我国也开始组织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修改,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医乏、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业增加等严峻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

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深化改革,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非再生资源的依赖和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