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湘潭大学历史系703中国史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工商食官

【答案】工商食官是指西周一种管理手工业和商业的制度。西周的手工业和商业,是由官府统一经营和管理的。官府设工正、陶正、车正等官职,管理手工业和商业,工匠和商人多为官奴隶。产品为奴隶主贵族所有,工商业者的生活费由官府供给。

2. 八股文

【答案】八股文是指明清科举考试所规定的一种应试的文体,又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其源于宋,明清则形成完整的形式和成为定制。它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

,不许做超出这个范围的发挥。 束股四个部分。八股文要求只述经义、只用朱熹《四书集注》

3. 四大汗国

【答案】四大汗国是指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成吉思汗在世时,把占领区分成三个“兀鲁思”,分别分封给三个儿子。钦察分给了长子术赤,所据花剌子包括模和

,称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康里国故地,都城在萨莱(今伏尔加河下游)。术赤死后,该国为其子

拔都。西辽及畏兀儿故地封给了次子察合台,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包括新疆天山南北路等地,后称为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封于乃蛮故地,今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皆属之,后来称为窝阔台汗国。蒙古第三次西征之后,蒙古大汗蒙哥又将新占地区封给旭烈兀,建都

,称伊儿汗国。 帖必力思(今伊朗大不里士)

4. 大运河

【答案】大运河是指隋代开凿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三段。中段包括通济渠与邢沟。通济渠北起洛阳,东南入淮水。邢沟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阳,南达江都入长江。南段名江南河,北起长南岸之京口,南通余杭。北段名永济渠,南起洛阳,北通琢郡。它分段开凿,历时五年,全长两千余公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东方和南方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从南方槽运粮食和便利对东北用兵。大运河对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

2014年6月22日, 交流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 元和中兴

【答案】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治国有方,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视为

中兴之局。元和年间,政府财政情况有所好转,同时吐蕃势衰,各地藩镇也在长时间的战乱中实

,被藩镇割据多年的河南、山东、河力也有所削弱,借助这大好形势,唐政府“以法度裁制藩镇”

北等地区又归中央政府管辖,唐王朝复归于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6. 傣禄制度

【答案】俸禄制度是指战国时各国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体的制度。至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一般不再分封土地作为各级官吏的报酬,而是给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傣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根据官位的高低来衡量棒禄的多少,于是“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的新格局就此形成。傣禄制度的实行,便于国君用利害关系控制各种官吏。

7. 酌金

【答案】酌金是汉时诸侯于宗庙祭祀时随同酣(指重酿之酒)所献的黄金。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在长安祭高祖庙献酚饮酒时,诸侯王和列侯要按封国人口数目献黄金助祭,每千口棒金四两,余数超过五百口也是四两,由少府验收; 武帝时,曾藉酌金不足为名,削弱、打击诸侯王和列侯的势力。酌金律是汉朝政府用于巩固皇权,削弱地方诸侯力量的一种手段。

8. 大札撒

【答案】大札撒是蒙古建立元朝之前,蒙古游牧社会的立法代表作。成吉思汗下令把蒙古的许多习惯法固定下来,编成法典,称为“大札撒”,以维持正常的统治秩序。他发表的训话和命令

,也具有法律效力。在行政组织上也形成了一套行政管理体制。 编为《训言》

9. 《三朝北盟会编》

【答案】《三朝北盟会编》是由宋人徐梦莘撰修的宋代史书。全书二百五十卷,专记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与金的和战关系,书中广泛地搜罗了当时官府和私人有关宋金交涉与和战的言论和记述,按照年月日顺序加以编次,故称为“北盟会编”。《三朝北盟会编》征引的文献材料达二百多种,而且所引用的全录原文,保存了文献材料的原貌,因此史料丰富,记述详细,为研究辽、宋、金史的重要史料,同时对于女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至民情风俗,也有很多记载。

10.元佑党籍碑

,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后,哲宗亲【答案】元佑党籍碑是宋代摩崖石刻。元祐八年(1093年)

政,改元绍圣,变法派官员章惇为相,曾布、蔡卞、蔡京纷纷起用,变法派大行报复,贬斥范纯仁、吕大防等官员于岭南,其余被贬谪30余人,并逐步实行新法,元符三年,哲宗死无子,弟徽宗即位,向太后主政,反变法派起用贬斥变法派官员,徽宗亲政,改元崇宁,蔡京当政,贬斥反变法派定司马光、吕大防、苏轼、程颐等一百二十人为“元祐奸党”。不久又加上在向太后当政期间反对变法的官员,以及变法派中与蔡京不和的章惇、张商英、陆佃等人共三百零九人,刻石朝堂,颁行全国,成为“元祐党籍碑”。大规模的党争基本结束。

二、简答题

11.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1)魏晋时期

①曹操统一北方,扩大了北方民族的接触和了解,蜀汉平定南中,吴国招抚山越,都安定了地区民族关系,加速了民族融合。

②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揭、氏、羌大规模内迁至黄河下游,四川、甘肃少数民族在川、陕间移动,有的起义、有的起兵,打击了晋的统治。永嘉年间数以百万L ~一的北方汉民族迁徙到南方,造成南方经济变化和民族关系的变化,使南方经济发展起来。

(2)南北朝时期

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更迭,北魏鲜卑族实行“混一戎华”政策,把中国早己形成并正在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大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们采取分土定居,改变狩猎游牧为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向以农业为主。他们设太学,重视用儒学培养官僚,重用汉人士人,对北魏法律及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更以法律形式,加速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让鲜卑族用汉服、汉语,鼓励与汉人通婚等,本身就具有民族融合、同化的过程。

③北魏末年,各民族大起义爆发,这次大起义体现了各民族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在共同斗争中民族关系得到改善,加深了民族间的了解,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所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时期。

12.简述秦汉三公九卿制度和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具体情形及其发展原因。

【答案】(1)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度

秦朝建立后,总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了一套适应于封建大一统国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度,秦朝灭亡后,汉承秦制,在中央机构上继承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并进一步进行了完善。

①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从秦开始,丞相正式成为官职,为中央政府中皇帝之下的最高长官;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 御史大夫,为巫相的助手,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是皇帝的耳目。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便于皇权集中。

三公之下的九卿的职责为:廷尉,掌司法; 治粟内史,掌国家财政税收; 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 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 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 卫尉,掌管宫廷警卫; 太仆,掌宫廷车马; 宗正,掌皇帝宗族事务。但无论三公,还是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一律小得世袭。

②汉武帝时改革了中央官制,把中央官员分为外朝官、内朝官。外朝官有丞相及丞相之下的各六百石官。而内朝官,或称中朝官,包括大司马和左、右、前、后将军,尚书,以及侍中、散骑、诸吏、诸郎、博士等。所谓内朝官或中朝官就是由皇帝直接差遣,而不专任行政职务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