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817管理学与政治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绩效计划

【答案】绩效计划是一个将个人目标、部门或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目标确定过程,是绩效管理的起点。作为绩效管理的第一环节,计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后续下作能否正常开展,影响整个绩效管理的效果。政府部门绩效计划的内容具体有:①确定政府部门的战略目标; ②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或目标,落实到各个岗位上:③绩效计划中的沟通和参与。

2. 公共行政成本

【答案】公共行政成本指的是行政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空间、时间、权威、信誉等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总称。具体包括:①有效成本。它在行政过程中能够转变为行政绩效,有量化成本和非量化成本两种形式,如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物品的折旧消耗费用、调研和决策执行费用等,都是以货币计量的有效成本; 而政府部门在各项决策中必须承担的风险,是无法以货币计量的有效成本。②无效成本。如政府部门难以杜绝的铺张浪费,或因政府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而引发的寻租腐败等无益于提高政府绩效的支出就是一种无效成本。

3. 民主行政

【答案】民主行政是指以民主价值观和政治伦理规范作为一切行政价值的基础的理论学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它是60年代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理沦在80年代的发展。民主行政理论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民主行政的理论观点概括起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在于代表和最大限度地表达公共利益。因此,公共行政必须超越党派观点,超越团体利益,始终如一地维护社会公平、公理、公德,维护社会正义。

(2)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国民的实质性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国民参与是保障行政民主的根本途径,而行政民主山于政治与行政的不可分性成为政治民主的必要条件,同时亦是政治民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保行政“主权的委托者”的功能地位和作用,实现行政为国民服务的最高宗旨。与此相联系,必须实行开放式的政府公共政策议程,大大增强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在防止专业主义或“专家治国”的同时,反对仟何以效率或成本为借口实行行政集权,甚至行政专权。

(4)反对“价值中立”,主张通过积极的公共政策充分而有效地反映和体现社会各阶层的意愿、需求、利益。

4. 信息资源管理

【答案】信息资源管理是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为满足信息需求而实

施的集约化管理活动,包括对信息活动要素(信息、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等)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5. 办公自动化

【答案】办公自动化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先进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其构成包括:①事务性OA 系统; ②信息管理型OA 系统; ③决策支持型OA 系统。具有文字文件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声音处理、信息查询、网络通信、决策支持和行政管理等功能。

6. 政策议程

【答案】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被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政策议程实际上也就是政治组织,尤其是国家(政府)确定政策问题的轻重缓急。其基本形式包括:①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 ②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政策议程创立的条件有:①要使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就必须有问题察觉机制; ②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的政治过程才能进入政策议程。政治组织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国家的民主制度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途径。

二、简答题

7. 简述绩效实施与过程管理的内容。

【答案】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决定绩效管理方法有效与否的是处于计划与考核间的绩效实施与过程管理。绩效口标和任务的达成,需要对绩效计划的实施过程和进展情况进行监控。绩效实施与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持续的绩效沟通; 另一个是对员工数据、资料等绩效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1)持续的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是指一个管理者与员工双方追踪进展情况、找到影响绩效障碍以及得到使双方成功所需要信息的过程。绩效管理系统中,绩效计划是动态的,需要随时发现不合理和过时之处及时调整。持续的绩效沟通可以使绩效周期内的每个人,无论管理者或是员工,都可随时获得有关改善工作的信息,并就随时出现的变化情况达成新的承诺。绩效沟通的方式分正式与非正式两种形式。

(2)绩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绩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指系统收集有关员工、下作活动和组织等方面的绩效信息并对此进行科学分析。

收集绩效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绩效考核、绩效改进和员工交流提供事实依据,也为其他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在绩效考核出现法律纠纷时为组织的决策辩护。

信息收集的渠道可以是组织中的所有员工,有员工自身的汇报和总结、有同事的共事和观察、

有上级的检查和记录、也有下级的反映与评价。

8. 行政管理中的协调职能及其作用。

【答案】(1)行政管理中的协调职能是对各行政机关之间、行政人员之间以及各项行政活动之}, ll}的关系进行调整和改善,使它们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完成预定的任务和工作。协调活动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行政管理归根到底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行政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够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行政工作,从而有效地完成行政目标。可以说,每一项行政管理职能的开展,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协调。有了协调,组织可以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良好效果。

(2)行政管理的协调职能具体表现为:

①协调行政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人员之间的关系;

②协调各项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③协调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3)行政管理中的协调的作用

协调能够保证行政过程的稳定,正常发挥行政功能,提高行政效益。其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①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一个组织是否具有生命力,取决于其集体向心力和聚合力的程度。在行政过程中,协调使行政领导与有关各方在强调根本利益和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以求得行动上的协同‘致。在这-过程中,一方面能调整行政组织中的群体关系和人际关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阻力为助力,有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另一方面使全体工作人员了解目标计划、进度、任务的意义,有利于相互增进理解和信任。同时有关各方在参与行政协调的过程中,也会感到被重视和尊重,从而强化主人翁意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从整体利益出发,思想和行动上更加与上级行政组织保持一致。

②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有效的协调,可以节省金钱,减少浪费,使人、则、物等资源的利用得以适当调节,特别在防止和处理不正常竞争中对资源的开发纠纷和无序开发的现象,乃至急功近利破坏资源的现象,行政协调都有特殊的作用。

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从理论上说,行政效率是行政产出与行政投入之比。在实践中,大量行政投入都耗费在冲破障碍阻隔的无效过程中,因此,降低内耗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行政协调使有关规章制度相互配套,使其互不抵触,使行政组织对重要的事情处理都有合法程序; 同时通过对行政系统内外多重要素的综合调控,遏制或减少了系统内部上行、下行、平行各组织单元之间的摩擦、冲突等损耗因素,这本身就是一个减少内耗的过程。另一方面,行政协调沟通内外,融洽环境,使行政过程更多的为外界群众所了解、关心,这对行政实施成本的降低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9. 我国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

【答案】公务员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管理权限。对公务员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