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685政治学原理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家元首

【答案】国家元首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构。它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国家元首的职权主要是:公布法律; 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 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 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 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等等。

2. 政治革命

【答案】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变革。

3. 国体

【答案】国体,它表明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地位。

4. 社会民主党

【答案】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民主党”当时在法国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社会党”指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民主共和主义者,两者联盟,合称社会民主党或民主社会党。1869年德国建立了社会民主工党,后来各国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大都用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

5. 政治社会学

【答案】政治社会学是政治学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它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帕累托、莫斯卡和韦伯等人都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兴起以后,政治社会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概括起来说,政治社会学主要研究的是政治与社会间的互动关系,即在一定的社会之中是如何产生政治权威的,产生出的政治权威又是如何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其主要研究的课题有:政治的社会根源、社会结构与政治、社会与政治变革、政治精英与政治体系和政治对社会的反作用等。

6. 两院制

【答案】两院制的立法机构拥有两个议院。在两院制议会中,两院的职权划分各国有所不同,主要有三种情形:

(1)下院占有明显的优势;

(2)两院基本平权,上院略占优势;

(3)两院基本平权,下院略占优势。

主张实行两院制的学者则从孟德斯鸡的分权学说出发,认为立法机构实行两院制可以通过相互制约,防止议会专制,防止“多数暴政”; 还可以防止草率立法。

7. 福利国家

【答案】福利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福利国家的最初实际尝试起始于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之后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从统治方法上看,它与自由主义方法、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统治方法相区别,但其本质上依然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相融合的表现。

8. 政治认知

【答案】政治认知是指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政治认知过程是认知者、被认知者和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分为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环节。

9. 政治表达

【答案】政治表达是指公民行使政治表达和诉愿权利的行为。公民通过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和行为。公民以政治表达影响政府,主要是汇成一种集体效应,使政府明确感受到某些利益要求和支持意向。政治表达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①政治集会,是特定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的目的临时集合起来举行会议,联合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向政府提出某种支持或者要求;

②政治请愿,是公民向政府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事项的意见和希望的行为;

③政治言论,是公民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解,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

10.政治心理

【答案】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

(1)政治心理的特征:

①社会性。人处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人是社会的人,人们的政治心理也必然具有社会性色彩。团体政治心理是它的突出表现。

②阶级性。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政治心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③时代性。政治心理对时代精神有着强烈的反馈作用,能对时代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④区域性。位于不同区域的不同民族或不同国家的人民各有其独特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方式。此外政治心理还有波动性、顽强性、潜在性等特征。

(2)政治心理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可表现为:

①它是政治变革的动因之一;

②它是政治力量的组合与分化的重要原因;

③它是制定政纲政策的基本根据之一;

④它是产生政治行为的前提条件。

二、简答题

11.简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答案】(1)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具体有: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中国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切身利益都决定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

a. 中国在近代历史上是个遭受帝国主义欺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饱经战乱和穷困之苦;

b. 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绝不会发动战争去侵略和奴役别国人民,也绝不愿像过去那样受别国维护的奴役促进和压迫、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中国外交的宗旨和首要目标必须是和平与发展; c. 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需要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作为保证,和平是中国发展繁荣最根本的前提。这是中国外交把和平与发展作为宗旨和首要目标的重要原因;

d.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从优化国际环境,维护中国的安全、领土完整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出发,也要把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②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新中国建立以来,无论是在与苏联结盟时期,还是联美抗苏时期,中国都没有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和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④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中国政府主张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包括: a. 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b. 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c. 文化上互相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d. 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