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北经贸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目标

【答案】政策目标是指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公共决策及政策分析的全过程。目标涉及“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对不同政策目标的澄清和认定是分析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基本的政策目标包括增长、效率、稳定和公平。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界定了政策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目标,因为问题中确认的东西还太抽象,往往抓不住要害。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围绕问题,开始设定的目标往往笼统,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其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总目标分解成更低层次的子目标; 二是量化,给目标定出必须实现的数量界限。这样使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等,可以分析得较为清楚。

2. 规划方法

【答案】规划方法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包括线性规划11-1、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等。其中,线性规划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运筹学模型,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有效方法。

3. 官方决策者

【答案】官方决策者是指广义的政府,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我国,执政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故在我国,官方决策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4. 时间序列

【答案】时间序列分析是回归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在政策分析中,经常会有某个观察变量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为了对今后的具体目标或者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可以将该变量以往的观察值和时间进行回归,得到该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方程式。然后将今后的时间数值代入方程式,估计出该变量在以后的可能发展水平。

5. 精英决策模型

【答案】精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莫斯卡,德国的密歇尔斯等。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视为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所持的信念、价值观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掌握统治权的精英人物决定,并由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付诸实施,公共政策反应的是精英阶层的偏好、利益和价值选择。因此,精英分析模型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代议制民主下各国决策的实际可能的情形。精英分析模型最大的启示是,公共政策并非集合大众的意见而形成,而是由社会上少数人所决定,尤其是在一些民主根基并不深厚的地方。政治精英的分析方法为比较政治研究及比较政策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精英决定公共政策,政府只是执行己经决定的政策,从这个角度来看,精英分析模型更多的强调了居社会少数的精英阶层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公共政策的公共原则,漠视了公众的社会利益。

6. 结构适度问题

【答案】结构适度问题是指涉及一个或几个决策者,和相对来说有限数量的政策选择方案的问题。方案的效用一致能够反应决策目标的一致。然而所选择的政策方案,其后果是不确定的,即使是在可接受的误差之内,结果预测也有相当大的困难。结构适度问题的原型来自政策模拟。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可以说明这类问题的特征。

7. 沉淀成本

【答案】沉淀成本是指政策实施中己经投入且无法挽回的成本。面对高昂的沉淀成本,决策者往往进退两难。一方面,政策己经被证明为无效的或失败的,继续投入资金只会扩大损失; 另一方面,如果放弃,那么己经投入的巨额资金将因政策的终止而付之东流。对决策者来说,不计较政策目前的效果,让其再持续一段时间以观后效,似乎是明智而保险的做法。

8. 政策创新与传播框架

【答案】政策创新和传播主要有两种解释框架。

(1)内部决定模型。该模型假设,地方政府的行为不会受其他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认为职能部门创新的因素在于地方政府内部的政治、经济或社会特性。

(2)传播模型。与内部决定模型相反,传播模型则认为政策创新本质上是政府之间的关系,其把一个地方政府采纳的某项政策视为模仿其他地方政府先前采纳的政策。

二、简答题

9. 简述公共部门重视战略管理的原因。

【答案】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管理原本在私部门的管理中受到重视。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公共部门的重视。学者波兹曼和史陶斯曼认为,政府部门必须进行战略管理,才能解决公共部门中所发生的问题,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公共部门之所以将战略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是因为:

(1)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

在现代社会,公共部门管理面临的环境正在变得更加动态和不确定。不仅政治在发生变化,经济、技术、文化、社会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管理角度来看,任何组织总是力图从各个方面降低或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平衡的环境中,这并不困难。因为在平衡环境中,组织可以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来处理口常事务。但在动荡的环境中,这种形式行不通,组织必须建立‘个更有适应性的反应系统。战略管理能够保证组织与其环境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战略配合,使组织的能力与环境要求相匹配,同时安排组织内部的结构与程序以使其随战略选择而成长,并发展出新的、能符合未来挑战的能力。

(2)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

在福利国家时代,政府是一个大政府。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生、老、病、死都需要政府插手提供。人们认为“管理越多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政府”的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相反,“小政府”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均获取了人们的认同和支持。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中,主张在公共服务中落实市场机制。据此,政府的角色(特别是中央政府)发生了变化,即要成为领航者而非划桨者。因此中央政府提出长期愿望的作用,战略规划的作用则更为重要。

(3)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

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国际化成为一个新趋势。全球化增加了政府治理的复杂性,加快了社会变革的速度,同时全球化也使国家之问的竞争更为剧烈。为了应付国际化和国家竞争力的压力,政府必须从更宏观的视野、更长远的观点制定国家发展的战略,制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

(4)公共利益的挑战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公共利益不仅仅意指公民共同的利益。公共利益要求政府治理要兼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兼顾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这就是说,公共管理者要有系统观、整体观、长期观。公共管理必须构建国家或地方长期发展战略,以维持可持续的发展与繁荣。

总之,进入21世纪公共部门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的特征。由于影响公共部门运作的最大因素涉及公共部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问题,而非仅仅是内部管理问题,因此,战略管理日益受到公共部门的重视。

10.如何评价企业型政府理论?

【答案】对企业型政府理论的评价包括这一理论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企业型政府理论的积极意义

企业型政府理论提供了一个认识政府的新视角,在重新审视当代政府角色、正确认识政府职能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该理论一经问世就在美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始于1994年9月的美国克林顿政府行政改革,正是以企业家政府理论为指导的,结合我国今天的改革实践,企业型政府理论的很多方面依然具有生命力,并且对我国的改革实践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企业型政府理论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