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体制

【答案】经济体制是一个经济机体为了配置资源,对其成员分配利益所必然具有的、组织协调内部各种经济要素和全部经济活动的一整套制度安排。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研究的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

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一定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结构、经济决策权力结构、经济利益和动力结构、经济管理和调拎体系等基本要素,是由这些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组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层次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的有机整体。

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反映的是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是支配经济单位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组织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如何划分经济管理中各经济利益主体的权限和责任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设置等。按各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联结方式,特别是资源配置方式划分,经济体制分为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2. 社会消费水平

【答案】社会消费水平,即消费需求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实际消费的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它表明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一定时期所形成的社会消费水平,从根本上说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而受到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制约,此外还受到一系列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同时又受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消费水平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

(包括劳务)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 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 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包括消费质量在内。消费质量高,反映消费水平达到较高的层次。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增加消费品和劳务的数量,而且要求不断提高消费质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水平包括消费质量在内。社会总消费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居民个人消费。社会消费水平的变化会通过直接影响消费规模进而对社会总需求的规模产生影响。它是分析社会总需求的规模时所需要重点考察的对象。

3. 市场经济

【答案】市场经济是指社会经济资源主要由市场来进行配置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又驱使商品生产者不断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盈利,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市场或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又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是具有盲目性,二是滞后性,三是具有浪费性。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有:经济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单位行为主体化,市场竞争平等化,商品价格市场化,市场体系完善化,市场管理和市场行为法制化。

4. 市场规则

【答案】市场规则是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依据市场运行规律所制定的规范市场主体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等。就实质而言,市场规则就是以法律、法规和信用等形式规定或表现出来的市场行为规范和准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入与退出的规则、市场竟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仲裁规则等。市场规则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使其有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市场机制正常形成并发挥应有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5. 虚拟经济

【答案】虚拟经济是指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依靠现代通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全球金融与证券资本市场中实现资本及各种组合金融工具的高速交易、清算与流动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与资本证券化的产物,是源于实体经济又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活动。虚拟经济中的交易对象是股票、债券、外汇、可转换证券、认股权证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期货、期权等各种金融下具与组合工具。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的存在为前提,但又自成市场体系。其本质是虚拟资本以增殖为目的进行独立化运作的权益交易。虚拟经济按其资本的虚拟化程度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货币信用化。第二是实体经济产权化、证券化、票据化。第三是资产证券化。第四是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的各种金融衍生品。

6. 三次产业

【答案】三次产业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总称。它是现代许多国家都使用的一种产业结构划分方一法,目的在于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次产业是按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来划分的,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历史阶段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按照三次产业的分类,第一次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直接以自然物为劳动对象的农、林、牧、渔等行业; 第二次产业主要指工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在内的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行业; 第三次产业即服务业,如运输、通信、商贸、旅游、金融保险、医疗卫生、公用事业、文化娱乐、科技教育、新闻出版等行业。但各国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第三次产业的内容也各不

相同。

二、论述题

7. 分析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实现2020年收入倍增计划。

【答案】(1)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分配关系,分配关系和分配制度要与特定阶段的所有制形式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诀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探索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发展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创造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掌握了科学技术、拥有知识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制度。同时,由于资本、土地、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些要素在生产中也做出了贡献,这就需要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获取相应的要素报酬,以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相应的分配关系和分配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特征,是我国当前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的最深层次原因。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有利于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从而使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实现2020年收入倍增计划的措施

①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在增进效率的同时也增进公平。初次分配是通过市场机制在生产环节对各类要素所有者进行的分配,基本的分配规则是按照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进行分配,这有利于调动各种要素所有者参与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同时,在初次分配中也存在公平问题,例如如果存在着一些体制和制度的缺陷,收入分配就容易出现规则不公平、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从而导致效率和公平双重损失。只有消除这些体制和制度的障碍,才能实现初次分配的程序公平和机会均等。增进效率和公平。

②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由市场机制所形成的初次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