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816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答案】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的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为止。储蓄率下降的结果则反之。

另一方面,稳态意味着:

所以,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在图中,经济最初位于C 点的稳态均衡。现在假定人们想增加储蓄,这使储蓄曲线上移至s'f (k )的位置,这时新的稳态为' 。比较C 点和C' 点可知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

图 储蓄率增加的影响

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这里得到的结论是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因为这一增长率

,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 是独立于储蓄率的)

2. 举例说明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四者的关系,这四者是否都计入GDP? 它们是否一定都是正数?

【答案】总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存量则是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假定某国在某年投资是4000亿美元,该国在该年的资本存量可能是2万亿美元(包括厂房、机械设备及存货价值等)。厂房、机器设备等会不断磨损。假定该年磨损掉的资本价值即折旧(当然不仅有物质磨损,还有精神磨损,例如设备因老化过时而贬值)有1000亿美元,则上述4000亿美元投资中就有1000亿美元要用来补偿旧资本消耗,净增加的资本只有

3000亿美元,这3000亿美元就是净投资,而这1000亿美元因是用于重置资本设备即用来替换或者说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故称重置投资。净投资加重置投资称为总投资,即上述4000亿美元(=3000+1000)是总投资。用支出法计算GDP 时的投资,指的就是总投资。

从上述可知,资本存量、总投资和重置投资不可能是负数,拿总投资来说,即使本年度没有生产任何资本品,总投资也只是零而不能为负。重置投资也不可能是负数,因为设备消耗掉了,即使不补偿,重置投资也只是零,而不可能是负的。但净投资情况就不同,如果本年度生产的资本品不足以弥补资本消耗的折旧,净投资就要成为负数。例如,本年度投入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1000台机器,但报废了1万美元/台的1200台机器,这样,尽管总投资达1000万美元,但由于重置投资达1200万美元,因此净投资就是-200万美元。

3.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答案】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宏观经济政策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类。

(1)财政政策下具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二是政府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和发行公债。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具体操作如下:

①变动税收,主要是变动税率。具体做法是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降低税率,使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与投资增加,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扩张,消除衰退; 反之,在经济繁荣、通货膨胀较严重时期,政府提高税率,使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收缩,消除通货膨胀。

②变动政府购买支出。具体做法是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政府购买,消费与投资增加,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扩张,消除衰退; 反之,在经济繁荣、通货膨胀较严重时期,政府减少政府购买,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收缩,消除通货膨胀。

③变动转移支付。具体做法是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增加转移支付,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消费需求增加,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扩张,消除衰退; 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期,政府减少转移支付,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进而消费减少,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收缩,消除通货膨胀。

(2)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调节利率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变动法定准备金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

①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需求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使政府债券价格提高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上,而债券价格上升意味着利率的下降。同时,货币供给的增加会直接使得利率下降。利率的下降会引起投资上升,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上升。反之,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需求过大,因而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下降。

②变动再贴现率。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称为再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

贷款利率称为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再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就降低再贴现率,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同时,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再贴现率的下降表示货币当局要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再贴现率上升表示货币当局要收缩劣币和信贷供给。

③变动法定准各金率。银行准备金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因而又名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法定的范围内改变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和信用供给。中央银行逆风向改变法定准备金率。当总需求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货币当局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能够按更低的准各金率从而按更大的乘数扩大贷款; 也使商业银行形成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扩大了商业银行增加信用的基础,增大了贷款能力。进而刺激消费和投资,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和失业减少。反之,总需求过多,价格水平持续增长时,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进而减少国民收入,抑制通货膨胀。改变法定准备金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

除了上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外,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有时还采用一些其他工具,例如,道义劝告等。

4. 形成自然失业率的原因有哪些? 你认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因素有哪些? 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答案】(1)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形成自然失业率的原因在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如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下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2)自然失业主要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指,由于信息的不畅达或者获得信息花费的成本较高,处于寻找工作状态中的人。结构性失业指,由于产业部门结构调整引起的失业。对于我国来说,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信息的发达程度、交通运输状况、个人心理(如频繁跳槽、对外地打工的不偏好等)、户籍制度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都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可能因素。

(3)为降低自然失业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搭建就业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即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形成集就业登记、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社保关系转移等为一体的公众信息服务网络。将信息系统向有条件的社区和乡镇延伸,提供劳动保障的个人信息查询。利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加大网络就业信息系统的建设。

②加强就业服务载体建设。加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业训练中心等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为因经济结构调整而失业的公民提供职业培训,减少结构性失业。

③推进户籍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5. 说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答案】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