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学823综合课(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 )

【答案】深度知觉是指以视觉为基础,对自身所在空间,与自身周围空间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综合了解的心理历程。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人们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形状,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以视觉和触摸觉的联系为基础的。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更为复杂,它依赖许多深度线索。人们通过肌肉线索(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等来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2. 应激

【答案】应激是默里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指当某些事件或者环境刺激作用于人,使人感到紧张、有压力的心理反应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过程。应激是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当环境需求超过了个人处理能力的时候,应激就会产生。

3. 技能

【答案】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复杂的专门的行为模式,可以分为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亦称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

4. 启发式

【答案】启发式是一种间题解决策略,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式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常用的策略有手段一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运用启发式。

二、简答题

5. 简述记忆的种类。

【答案】记忆的种类有:

(1)按记忆的内容分:

①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②逻辑记忆:是概念、公式、判断、推理等

抽象内容的记忆。③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记忆。④运动记忆:是自己做过的运动或学习过的操作为内容的记忆。

(2)按记忆信急保持时间的长短分:①瞬时记忆:是对刺激物持续瞬间的记忆,记忆的信息以感觉的形式保持。②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时间较短的记忆,记忆的信息以知觉的形式保持。③长时记忆:是信息保持时间较长的记忆,记忆的信急以储存的形式保持。

(3)根据记忆是否被意识到,可以把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在我们的头脑里保留着许多记忆,有些是我们意识得到的,有些则意识不到。意识到的记忆称为外显记忆。例如,我们能记忆儿时背过的“九九表”,记得今天早餐吃什么,记得去年植树节的活动。而无意识的记忆称为内隐记忆,即我们没有意识到但确实存在着的对过去经验的记忆。例如,人们能熟练地打字,但是要求他们立刻正确地说出键盘上字母的位置,许多人往往做不到,这说明他们有字母位置的内隐记忆。

6. 简述长时记忆中的遗忘理论。

【答案】长时记忆中的遗忘理论主要有衰退理论、干扰理论、提取失败理论和压抑理论。 (1)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衰退理论接近于常识,但无法用实验来证明衰退理论,目前我们只能肯定:衰退是感觉记忆和维持性复述被阻断时的短时记忆信息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再现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3)提取失败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的。提取失败理论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欲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舌尖现象”一一这种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

(4)压抑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推出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太有损于自我。也就是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7. 简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案】(1)学习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提出的学习理论,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主张以实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观上主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过程同时发生;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实形成结论的过程; 而知识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生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情节组成的,每一个情节(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

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认为: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教学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和强化原则;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

8. 简述精神分析中关于梦的理论。

【答案】(1)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等人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在清醒状态下,由于这些冲动和愿望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因而受到压抑和控制,无法出现在意识中。而在睡眠时,意识的警惕性有所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以改头换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2)在弗洛伊德看来,通过分析精神病人的梦,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线索,以帮助发现病人的问题。这种看法颇有吸引力,但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9.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创造性思维是有新的创见的思维,它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高级的思维形式。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迁移

迁移是指一学习对另一学习的影响。从创造性思维角度看,迁移是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的转移。迁移是通向创造性思维的桥梁,而通向这座桥梁的大道是领会基本原理。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就越大; 知识的概括水平越低,则迁移就越困难。

(2)启发

启发,就是从其他事物上看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启发也叫原型启发。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主要是因为它与要解决的问题有着某种共同点或相似点,能引发思考者的相似联想或类比推理,帮助思考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定势

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现在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也叫定向。定势有知觉定势、运动定势和思维定势之分,这里主要讲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主要有习惯定向和功能固着两种。习惯定向能减低人的随机应变能力。功能固着阻抑人对新功能、新关系的发现。定

势的消极影响是思维惰性的表现,对于问题解决,特别是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常常是一种障碍。

(4)表征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问题解决,而问题解决是一个形成表征、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