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879影视评论与写作[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_____是中国电影真正进入新时期的一年,是真正的转折之年和创新之年。其中,北影出品的_____、上影出品的_____、西安电影厂出品的_____等三部影片,是这一年电影艺术探索中思想最为开放、形式最为新颖、成就最为突出的代表。

【答案】1979年;《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

2. 1922年,张石川、郑正秋等人组成了_____影片公司,很快便领导了当时中国电影创作的潮流。这组要是由于郑正秋所起的作用。

【答案】明星

3.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进入第一个发展时期,在这段时期中,比较有作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影片公司。(请说出其中三个公司名字)

【答案】“明星”;“长城”;“神州”;“民新”;“大中华百合”;“天一”

4. 早期外国影片的输入中国,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影戏院、建立放映网、输入影片都是以_____为直接目的的。

【答案】赚钱

5. 影片的创作原则是以_____为基础的。

【答案】戏剧化冲突原则

6. 张石川、郑正秋等人创办的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_____”影片公司,今天香港“邵氏”公司的前身“_____”影片公司,大中华百合公司,及其它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长城”、“神州”影片公司等,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在20年代末期又由其中一些公司联合成立了“_____”影业公司。进入30年代后,这三家大公司都有所发展,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

【答案】明星;天一;联华

二、简答题

7. 青年导演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答案】(1)现代意识和冷峻的眼光; (2)艺术上的标新立异; (3)强烈的主体意识; (4)从传统文艺中吸取营养。

8. “十七年”中国电影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成就? 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1)鲜明的现实性与时代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现代与当代革命史,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风云人物和普通的劳动者,以及他们成长、战斗的历程和生活的环境。“十一七年”的中国电影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人民、中国的风土人情。

(2)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十七年”的电影艺术家们力图体现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这一类人物有着较为复杂的性格特征,塑造好他们要求创作者具备深厚的功力。

(3)造就了一批风格各异的电影艺术家,这些电影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4)存在的问题:总的来看,由于经历的干扰比较多,“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比较迟缓,影片数量少,17年一共生产故事片600多部。从质量上看,虽然在各个阶段都出现过一些优秀影片,但多数影片的艺术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不求艺术有功,但求政治无过”,致使不少影片存在虚假、说教、拔高、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对人物内心世界深入挖掘不够。人物类型简单化,人物形象脸谱化。《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这样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较成功的影片,反而遭到批判。很少借鉴国外电影的艺术成就,这主要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

9. 简述20年代以前中国电影概貌。

【答案】(1)1905年以前的中国电影“史前期”1895年世界电影诞生,1905年中国电影出现。电影是有发端期可寻的唯一艺术。它的诞生与时代、社会、科技、商业需求息息相关。透过电影历史,我们会发现社会人心的起伏变化、生活时尚的流转迁变,所以一部电影史某种程度上就是社会变迁的艺术折射。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的《定军山》,此前的中国电影放映、流通史就可称为“史前期”。输入电影是从中国的商业发达都市一一上海开始的。

(2)20年代中国电影的萌芽与初创期

中国民族电影是从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戏曲电影《定军山》开始的。《定军山》是中国民族电影试图以独立形象出现的开端,它所涉指的内容(戏曲),采用的方法(记录式),以及简单的镜头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电影相当长时期的基本形式。

中国民族故事片的最初尝试是由1913年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开始的,由中国第一代影人张石川和郑正秋第一次合作拍摄。同时,在1913年,香港的黎民伟编导的2本故事短片《庄子试妻》也拍摄而成。自1920年到1921年间,在上海开始了中国第一批长故事片的摄制,其中,最早的几部是《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

20年代电影发展经历了2个比较明显的阶段,即1926年前和1926年后的不同风貌。大略而言,前一阶段以谐噱滑稽和社会家庭问题的表现,形成内容多样又良莠混杂的局面,包括现存最早的中国影片《掷果缘》在内的谐噱滑稽片,和社会家庭问题影片《孤儿救祖记》。后一阶段则被滚滚而来的时潮所裹挟,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蔚为壮观的商业类型片风行时期。

10.简述“左翼电影运动”的艺术主张(思想)。

【答案】左翼电影运动是zo 世纪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电影运动。左翼电影理论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影响,不仅有着革命的思想意识,而且在艺术上也具有创新、突破的意义。这些影片多以人民大众为主要对象,面向社会和时代,在内容上“尽量利用大众的真生活”,并“拿大众每天接触的人物做主角”。在形式上则强调“多动作,少对白”,镜头画面简洁明快、质朴真挚,使银幕上充满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真实而新鲜的时代生活气息和强烈而深刻的艺术力量。经过几年的创作实践,左翼电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革新了中国电影陈旧的面貌,因此受到各阶层观众的欢迎。第一部左翼电影是1933年3月夏衍与明星公司导演程步高合作创作的《狂流》,其他代表作还有:((春蚕》《姊妹花》《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和《渔光曲》《马路天使》《十字街头》《迷途的羔羊》《夜半歌声》等。

11.简述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各家对“谢晋电影模式”的批评观点。

【答案】20世纪80年代中期,“谢晋电影模式”的提出及其引起的广泛争议,在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场关于“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中,既有肯定性评价,也有否定性评价。

(1)1986年文学批评家朱大可发表《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率先提出“谢晋电影模式”这一概念,对谢晋电影模式口诛笔伐,提出重新评估和扬弃谢晋电影模式:

①所谓谢晋电影模式指:谢晋电影中包含着各种表层和深部的文化密码,这些密码服从某些共同的结构、功能和特性。

②谢晋模式文化密码指“情感扩张主义”和“俗文化的既定模式”。“情感扩张主义”即通过影片中人物命运故事,用“道德激情”感化、激励观众,使观众在“情感昏迷”中“被迫接受艺术家的传统伦理概念”。“俗文化的既定模式”即通过“好人蒙冤”“价值发现”“道德感化”“善必胜恶”四项道德母体,向观众提供化解社会冲突的奇异道德神话。

③谢晋的“道德神话”是“好莱坞商业电影模式”文化殖民主义下,训练养成的“标准的好莱坞式的审美眼光和习惯”。

④谢晋一味迎合的趣味,与现代意识无关,传统文化心态构成谢晋模式的种族基础。谢晋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是“男权文化的畸形产物”,爱国主义背后是“某种厮守古老生活方式的心理惰性、某种对家庭和土地的农民式的眷恋”。

⑤以文化的观点考察谢晋电影模式,可以发现“它现在是中国文化变革进程中的一个严重的不谐和音、一次从‘五四’精神的轰轰烈烈的大步后撤。”

(2)邵牧君在《为谢晋电影一辩》中,对谢晋电影模式的“催泪技巧”及其与好莱坞的“亲缘关系”给子正面肯定,认为把谢晋电影斥为与现代意识相悖的做法是“危言耸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条件决定的“现代意识”,超越现实的“泛现代意识”是不存在的。

(3)钟惦裴的《谢晋电影十思》将“谢晋电影模式”争议导向更加深入的探讨。他告诫批评者需用历史眼光考察对象是否对社会进步有益,同时,他对谢晋电影的突破和突破中的局限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