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701中外艺术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历代帝王图》
【答案】《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画中刻画了历史上西汉至隋朝有不同作为的13位帝王的形象。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 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色彩效果凝重,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用线多为粗细均匀的铁线描,体现出初唐人物画的特征。
2. 《江帆楼阁图》
【答案】《江帆楼阁图》,中国唐代的一部书画,作者李思训,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作者融汇了山水丘壑和人物动态,阐明唐代山水画己着意于生活与自然之交织、辉映,一派明媚春光景象。画中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石绿渲染。画中树松,整体势态葱郁,富有装饰味,和有勾无被的山石,起伏均匀的水纹,精丽工致的屋宇,图案形状的夹叶,十分相称,而且还可以看出其中吸取域外绘画的迹痕。从绘画风格上可以看出是李思训对展子虔青绿山水画技法的继承和发扬。
3. 居氏兄弟
【答案】居氏兄弟指清末画家居巢、居廉,他们是堂兄弟。居氏兄弟绘画均善用粉和水,以“撞粉”和“撞水”法发展了没骨花鸟画,即趁色彩未干之际,注入适量的粉和水,使之互相渗化交融,在画面干后即出现特殊效果。在中国美术史中,自觉地在熟宣纸和熟绢上发展成特殊技法的成就应归功于居氏兄弟。居氏兄弟的绘画成就直接影响了岭南画派。
4. 没骨法
【答案】没骨法是指中国画中不用墨笔为骨,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的技法。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五代黄筌画花勾勒较细,着色后几乎隐去笔迹,遂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绘花卉摒去墨线勾勒,只用色彩画成,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清代恽寿平亦用此法。
5. 太平天国壁画
【答案】太平天国时壁画盛行。壁圈多承载宣传教化、粉饰太平和为太平天国歌功颂德的政教功能。据记载,太平军每攻下一城一县,都在墙、门、梁、枯上作画。多为反映当时军事斗争的题材。此外,还有很多富有装饰意味、喜庆吉祥的花鸟和山水等。
6. 《挥扇仕女图》
【答案】《挥扇仕女图》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唐代人物画家周昉的代表作。全卷所画人物共计13人,分段情节为独坐、抚琴、对镜、刺绣、侍桐等几组。作品中的器物、环境(如纵扇、素琴、铜镜、梧桐等)将情节穿连起来,并能烘托出槟妃在秋风中寂寞无聊的忧郁之情画面结构井然有序,并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呆板。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较准确地勾画出了人物的种种体态。
二、简答题
7. 原始时代主要陶器遗址有哪些?
【答案】原始陶器指用瓷土做胎,经1200℃左右高温烧成,无吸水性或吸水性较弱,胎釉烧结,胎呈灰色,薄层不透光的瓷器,又称原始青瓷、陶釉器等。主要有素陶、彩陶,和彩绘陶三种类型。主要陶器遗址有:
(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为世界艺术宝库作出的卓越贡献。
(2)大汉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昙石山文化及凤鼻山文化,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
(3)福建闽侯昙石山文化和台湾高雄凤鼻头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均极相似,共同流行直线纹、人字纹及网格纹,这是史前时期中国台湾海峡两岸有着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例证。
8. 简述唐长安城的建筑特征。
【答案】唐长安城,即隋大兴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和中国古代较大的都城。其建筑特征有:
(1)宏大的规模,整齐的规划,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
(2)布局严谨,方整对称,明确划分了功能区域,成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象征。宫殿附有园林特色的宅邸和遍布全城的寺院塔庙,形成了城市建筑的独特艺术风貌。
(3)在城市的边缘规划了园林区,既可美化环境,又可成为民众的游览场所,是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一大创举。
(4)其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历代有许多文人学士进行过考证和研究。
(5)布局方式和规划制度,成为当时周边邻国效仿的典范,对中国封建社会都城建筑亦有深远影响。
9. 宋代绘画繁荣兴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宋代绘画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巨大价值在于丰富艺术表现的手法,运用提炼精粹而纯熟的描绘技术,直接并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宋代绘画繁荣兴盛主要表现在:
(1)在绘画内容上,转向生活中的形象描写,注重真实的具体的描写,能够通过瞬间的景象,具体地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一定关系和在生活中的神情动态,当时汉族与外族间的关系在绘画中也得到了反映。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宋代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有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
(2)在艺术技巧上,着重人物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情绪的表现,着重山水花鸟的动人的美的意趣,围绕着阐明及突出主题的要求自由地而且灵活地组织画面,不受任何机械法则的支配,善十抓住对象外形特征进行提炼形象等等。宋代绘画艺术技巧的创造使中国绘画的样式特点逐渐形成,并日益增强了其从思想上及情感上影响人的力量。
(3)在作画群体上,宋代一些士大夫和统治阶级中人直接从事绘画活动,对于绘画艺术的繁荣和提高在某一阶段上也有促进的作用,他们对于笔墨诸因素的艺术效果的重视与有意识的追求,也使绘画艺术有了新的表现,并为绘画技术积累了新的经验。
(4)以院体画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繁荣,宫廷绘画的发展达到极盛。在宋代,宫廷绘画承载着宣传教化、笼络重臣、粉饰太平的主要功能。宫廷画家在艺术上必须附和帝王的审美趣味,因此,宫廷绘画的主要表现风格为: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 赋色浓艳,华贵富丽; 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形成“院体”画的独特风格。宋徽宗赵佶为典型代表。
(5)以表现自然情感的文人画的兴起。科举制提高了整个官僚的文化水平。以科举进身的文人力图强调自己的文化英雄地位。将绘画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宋代不少文人士大夫将绘画看成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在绘画中以墨竹、墨梅、山水树石及花卉等为题材,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绘,艺术上主张宁和平淡,追求天真清新的风格。米氏父子、苏轼等人即为典型。
10.赵孟烦的绘画特色。
【答案】赵孟烦是元代画坛上的中心人物,其绘画功力深厚,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他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南宋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 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认为“书画本来同”,将书法用笔引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11.请简述霍去病墓石雕群的主题思想及艺术风格。
【答案】霍去病,西汉名将、军事家,能征善战,官至大司马,封冠军侯。
(1)霍去病墓石雕群的主题思想
霍去病墓石雕群,汉代雕刻艺术珍品。霍去病是西汉西汉武帝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膘骑大将军,24岁便早早去世,为表彰霍去病的卓越功勋,特赐陪葬汉武帝的陵墓茂陵旁,并“为家象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意匠和气势恢宏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家。
(2)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