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第二军医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16PF 适用于( )。

A.8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B.10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C.16岁以上的青年及成人

D.20岁以上的青年及成人

【答案】C

【解析】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 )是采用因素分析法编制的人格测验,可以测量出16种主要的人格特质,适用于16岁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及成人。

2. 重测信度的主要误差源是( )。

A. 内容取样

B. 时间取样

C. 统计方法

D. 评分者

【答案】B

【解析】重测信度是指同一个测验先后施测于同一批被试,比较这两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其信度的关键因素。如果时间太短则被试可能存在记忆;如果时间太长,则被试的消失率或者被试本身的成熟发育等会影响实验结果。

3. ( )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A. 团体

B. 常模团体

C. 受测人群

D. 样本

【答案】B

4. 在经典测量的真分数模型下,公式A. 测量误差的变异数

B. 观察分数的变异数

第 2 页,共 95 页 中的是( )。

C. 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数

D. 稳定的但出自无关来源的变异数

【答案】D

【解析】根据经典测量理论的真分数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

出自无关来源的变异数,是与测验目的有关的变异数,是总变异数,是稳定的但是测量误差的变异数,此题答案应为D 项。

5. 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 )进行客观和标准化测量的系统程序( )。

A. 特质

B. 心理疾病

C. 行为样本

D. 生理疾病

【答案】C

【解析】心理测验是指通过观察人的少数代表性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6. 某公司人力资源部运用某一能力倾向测验选拔了50名新员工。半年之后,发现其中10人选拔不理想。那么,这个测验的预测效度是( )。

A.0.20

B.0.25

C.0.75

D.0.80

【答案】D

【解析】这个测验的预测效度等于

7. 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比较基础是( )。

A. 常模分数

B. 常模

C. 导出分数

D. 分数

【答案】B

【解析】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的原始分数按一定的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即常模分数是导出分数的一种。而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构成常模,常模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比较基础。

8. 在下列测验中,属于文字测验的是:( )

A.16PF

B.TAT

第 3 页,共 95 页

C. 罗夏墨迹测验

D. 瑞文推理测验

【答案】A

【解析】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卡特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问卷,简称16PF ,是文字测验。B 项和C 项,主题统觉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属于投射测验。D 项,瑞文推理测验是非文字型的图形测验。

9. 在心理测验中,通过将被试的反应与标准答案相比较而获得的测验分数称为( )。

A. 原始分数

B. 导出分数

C. 常模分数

D. 掌握分数

【答案】A

【解析】导出分数是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掌握分数即确定一个评判标准,来判断被试是否通过或达到掌握的水平。③常模分数是指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④原始分数是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根据测验的计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

10.两次实施测验( )。

A. 间隔时间越长越好

B. 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C. 应连续进行

D. 间隔以2〜4周为宜,最好不超过6个月

【答案】D

【解析】如果两次施测相隔的时间太短,则记忆犹新,练习的影响较大;如果相隔的时间太长,则身心的发展与学习经验的积累等足以改变测验分数的意义,而使相关降低。最适宜的时距随测验的目的、性质和被试特点而异,一般是两周到四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六个月。

11.( )是指反映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景下行为表现的有效程度。

A. 内容效度

B. 实证效度

C. 结构效度

D. 相容效度

【答案】B

【解析】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下的个体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也就是说,

第 4 页,共 9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