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803环境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富集因子/生物浓缩因子
【答案】生物富集因子又称生物浓缩系数,是指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与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之比,
即式中,BCF 为生物浓缩系数
;为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
;为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
2. 优先污染物【答案】优先污染物是指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优先污染物的特征是:
和检测。具有较大生产量(或排放量),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毒性经济技术条件可行,可进行控制效应强,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现实危害或潜在危险;
3. 专属吸附作用
【答案】专属吸附作用是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它用来解释吸附过程中表面电荷改变符号,甚至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表面的现象。
4. 辐射逆温【答案】辐射逆温是指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而失去热量,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温度随高度递增的现象。近地面层的逆温以辐射逆温为主,最有利于辐射逆温发展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
二、简答题
5. 简要说明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及大气温度升高的原因,京都议定书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大气温度升高的原因及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如下:
6. 简述土壤阳离子交换。
【答案】(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定义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以(
(2)土壤阳离子交换特点
不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不同。不同种类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的顺序为:
土壤质地越细,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土壤胶体中
著降低;
因为胶体表面基团的解离受的影响,所以下降,土壤负电荷减少,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反之交换量增大;
阳离子交换一土壤保持养分和防止养分超越根过滤的能力;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离子,如
高的土壤肥力水平;
溶液中阳离子可以和任何带负电荷的物质(如黏土和有机物)表面的其他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交换得越多,土壤可能有一个更值越大,其阳离子交换量越大,当小于2, 阳离子交换量显)表示。
7. 简述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因素。
【答案】重金属从悬浮物或沉积物中重新释放属于二次污染问题. 不仅对于水生生态系统,
而且对于饮用水的供给都是很危险的。影响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因素有:
(1)盐浓度升高
碱金属或碱土金属能把吸附在固体颗粒上的金属离子释放出来。这是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的主要途径。
(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
湖泊、河口及近岸沉积物中含有较多的好氧物质,使一定深度下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铁、锰等全部或部分溶解,被其吸附的或与之共存的重金属离子也被解析出来。
(3)降低
降低值
:的升高而降低。其原因既有离子的竞争吸附作值,使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溶解,的竞争增加了金属离子的解析量。在一般情况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量随着反应体系
放的水体中,水中金属的浓度往往很高。
(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用,也有金属在低pH 条件下致使金属难溶盐类以及配合物的溶解等。因此,在受纳酸性废水排
天然或人为的配合剂使用量的增加,可使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配合物,有时这种配合物稳定度较大,可以溶解态形态存在,使重金属从固体颗粒上解吸下来。
除上述因素外,一些生物化学迁移过程也能引起金属的重新释放,从而引起重金属从沉积物中迁移到动、植物体内可能沿着食物链进一步富集,或者直接进入水体,或者通过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物进入水体。
8. 简述大气污染物的汇的机制。【答案】大气污染物的汇的机制如下:
(1)大气污染物的定义及概述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它们又可分为反应物和非反应物,前者不稳定^在大气环境中常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者作催化剂促进其他污染物之间的反应,后者则不发生反应或反应速度缓慢。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最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硫酸及硫酸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