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63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问答题
1. 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
【答案】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其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划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
①两党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又称为“两党对峙制”。它主要是指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由于两大政党往往势均力敌,在竞选过程中激烈角逐、你争我夺,而且在竞选以后,执政党和在野党也相互对峙,小断攻计,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又称为“两党竞争制”或“两党对峙制”。
②多党制
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因而这种多党制又叫做“多党并立制”。
③一党制
资本主义国家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的制度。实行资产阶级一党制的国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法西斯国家,另一种是当代民族主义国家。
(2)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①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是指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政党是唯一合法存在的政党并执掌国家权力。这种政党制度的典型代表是1989年以前的苏联。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的主要特点是:无产阶级政党是唯一合法的政党; 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通过无产阶级政党对于各种社会团体的领导来协调解决; 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单独执掌国家政权,并由自己的党员担任政府领导职务。
②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政党以与其他政党的合作作为
实施领导的重要方式的制度。这方面的典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2. 为什么说“政治事件是政治社会化的催化剂”?
【答案】政治事件之所以是政治社会化的催化剂,表现在三个方面:
(1)政治事件会改变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价值取向,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比如中国近代史上连续发生的列强侵华,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事件,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提到了社会政治生活的首位,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成为社会政治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2)政治事件会加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政治事件发生和发展,会把国家的命运和政治生活与每个人十分明确而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从而起到任何其他政治社会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政治动员的作用,成为人们学习政治、参与政治生活的加速器。
(3)政治事件会深化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在政治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利益、意志、力量和矛盾都会比平时更为充分地显示出来,从而使人们更为明确、深刻、全面和发展地认识政治生活,获得政治知识,形成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所以,社会政治大变动时期,往往也是诸种政治学说大发展时期和各种政治风云人物大涌现时期。
3. 政治思想的特性有哪些?
【答案】政治思想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政治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除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外,还具有如下特性:
(1)政治思想是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
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现实的理性思考,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与政治心理相比较,政治思想具有政治理性认识的特点。
①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识;
②政治思想是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
③政治思想是合乎逻辑的观念体系。
(2)政治思想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
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现象所持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具有明显的利益性,即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政治思想,不同的政治思想代表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利益。
①对于社会共同利益具有不同主张的人们,具有各自不同利益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思想; ②不同的政治思想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③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地位。
(3)政治思想反映着深层的政治现象的逻辑关系
由于政治思想的认知特性,政治思想是社会成员对于深层的政治现象的思考和认识,因此,它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深刻层次的政治联系的逻辑思考。政治思想的内容常常不仅是人们的政治知识,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政治思考。
(4)政治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
政治思想的相对独立性,就是指作为一种来源于并反映着现实社会经济政治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思想有其独立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
①政治思想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同步;
②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与政治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
③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传承性。
4. 简述集团政治在西方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答案】集团政治在西方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和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世纪转折时期的社会变化是利益集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
在转型社会中,人们赖以生存的旧的社会组织己经解体,即所谓“社会解组”了,但是新的社会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时,人们就不仅失去了情感方面的依托,甚至部分丧失了基本生活保障。社会要维系和发展下去,就必须提供新的组织形式,也即所谓“社会重组”。在此意义上,组织形式、组织规模、活动方式等等灵活多样的利益集团的大规模出现,满足了人们寻求新的社会组织形式的需要。这成了利益集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的社会背景。
(2)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说明了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
转型期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就己经意味着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20世纪以来,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界限随着阶级内部的阶层分化和阶级之外的社会利益群体的出现而有所淡化,某些在过去非常明显的社会界限被集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所覆盖。但是,他们的利益需求同样具有明确的政治性质,也同样形成了与社会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集团性的政治结构。
(3)利益集团的出现是权力制约的需要。国家权力的膨胀需要一种社会生的制约。
国家权力的膨胀需要一种社会性的制约。利益集团作为“居间职业团体”,其实质是一种平衡日益扩张的国家权力的社会性因素。利益集团的出现的确成了一种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力量,是要以团体的力量去向国家争取更多的资源。在此意义上,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更深入的介入成了利益集团产生和发展的推动力。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大和政府支出的增加,刺激了各种利益群体通过组织行为来保护或争取自身权益。
(4)西方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利益集团存在的合法性来自于西方民主制度的认可,其活动本身来自于西方民主制度本身的弹性空间。
(5)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在欧美的每一个国家都有其具体的过程、背景和独特的原因。要弄清一个国家具体的利益集团产生、发展和组织活动的情况还要深入到一个国家的内部去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5.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不同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所做的多方面论述,其基本内容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