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3岁。2年来反复腹痛、腹泻,初为糊状便,每日排便2~3次,严重时排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近1月来腹痛明显。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查体:体温38.6℃,腹平软,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下面各项哪一项是溃疡性结肠炎并发中毒性巨结肠的常见诱因()。 A.低血钾。 使用阿片类药物。 低血钙。 全结肠镜检查。 钡灌肠。 高血钾。
下列化学物质是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除外()。 多环芳烃。 芳香胺类。 亚硝胺类。 环磷酰胺。 黄曲霉毒素。
下述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外源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 化学物质都是以原型或代谢转化的形式存在于存储库。 有效地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 物质蓄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 在体内检出化学毒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的病理症状。
动式吸入染毒的优点有()。 受试动物消耗量少。 装置备有新鲜空气补充。 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 保证染毒柜内氧和二氧化碳分压保持恒定。 可采样监测受试物浓度。
关于玻璃样变性,下述错误的是()。 可发生于结缔组织。 可发生于血管壁。 可发生于浆细胞。 可发生于肝细胞。 可发生于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
患者,男,15岁,寒战、高热3天,伴鼻出血和口腔黏膜溃疡,血象检查RBC3.4×1012/L,Hb100g/L,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15,淋巴细胞0.85,PLT12×109/L,网织红细胞0.001,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重度低下,粒、红、巨核三系减少,非造血细胞占0.85,此病人治疗应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