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理大学分析化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
【答案】分析化学是研宄分析方法的科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分析化学的目标就是要求消耗材料少,分析测试时间短,成本低,获得更多更准确的化学信息。因此,分析化学的任务就是提高方法灵敏度和选择性,向快速、自动、简便、经济、仪器自动化、数学化和计算机化,并向智能化、信息化纵深发展。
2. 条件电位是什么?它与标准电位的关系如何?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条件电位是在特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均为lmol/L时,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后的实际电位。它在离子强度和副反应系数等都固定的情况下是一个常数。
对于能斯特方程为
所以条件电位与标准电位的关系:
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是: (1)酸效应,若是也会影响条件电位。
(2)盐效应,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对条件电位的影响作用称为盐效应。原因是电解质的浓度变化可使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氧化态或还原态的活度系数。
(3)沉淀效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若加入一种可与电对的氧化态或还原态生成沉淀的沉淀剂,电对的条件电位就会发生改变。与氧化态生成沉淀时,电对的条件电位将降低;与还原态生成沉淀时,电对的条件电位将升高。
(4)配位效应,若氧化还原电对中的氧化态或还原态金属离子与溶液中各种具有配位能力的阴离子发生配位时,就会影响条件电位。若与氧化态生成的配位化合物比与还原态生成的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高时,条件电位降低;反之,条件电位升高。
3. 简述晶形沉淀与无定形沉淀形成条件的异同点。
【答案】晶形沉淀与无定形沉淀形成条件的异同点为:晶形沉淀的形成条件:稀、热溶液,搅拌、缓慢加入沉淀剂,必须陈化。无色形沉淀的形成条件:浓、热溶液,沉淀时需要加入电介质;趁热过渡,不必陈化。
第 2 页,共 29 页
参加的氧化还原半电池反应,则酸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条件电位,
若氧化态或还原态是弱酸或弱碱时,酸度对参与氧化还原半电池反应的存在型体有一定的影响,
4. 比较下面化合物中,H a 和H b 两种氢核,哪一种氢核的化学位移更大?为什么?
【答案】毫无疑问是H a 核的化学位移值更大。因为H a 同时处在拨基和双键的负屏蔽区,而H b 只处在双键的负屏蔽区。
5. 请简要说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两个最主要的不同点。
【答案】因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则是利用分子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因此这两种仪器的两个最主要的不同点是光源和试样状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空心阴极灯,提供的是线状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氢灯(或氘灯)和钨灯,提供的是带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法的试样需C 的高温使试样原子化,而紫外-可见分光原子化,因此需用火焰或电热石墨炉提供2000〜3000°
光度法的试样只要配成适当浓度的溶液,放入石英或玻璃比色皿中即可。
6. 用碘量法测定含的试液中的浓度。用简单流程表明主要步骤、所用试剂、滴定剂、指示剂及浓度的计算公式。[四川抗菌素研宄所2006研]
【答案】(1)简单流程表明主要步骤、所用试剂、滴定剂、指示剂如下所示:
(2)设
的浓度为
涉及的反应有:
二、计算题
7. 在1.0mol/L的
条件下,
【答案】滴定反应
式中
,原始浓度的一半。
滴定终点时,
第 3 页,共 29 页
,若选择二苯胺
磺酸钠作指示剂,计算终点误差TE 。
为滴定终点时的浓度,为化学计量点时的浓度,等于
同理
8. 在置信度为95%时,欲使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不超过土S ,问至少要平行测定几次?
表
【答案】本题是在总体标准偏差未知的情况下,由已知样本的。标准偏差来计算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由公式
时,应测定的次数,所以用t 分布。
根据题意知
9. 溶液中含有
,用0.020mol/L EDTA滴定,能否选择滴定
若加入能否准确
由分布表中提供的数据
调节溶液的pH 为5.5,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0.010mol/L EDTA滴定
滴定?终点误差为多少(假定终点总体积为100mL )?
【答案】⑴所以不能选择滴定(2)加入掩蔽剂后
发生络合效应:
从上式可知
为主要存在形式。
所以Y 共离子效应可以忽略。 Y 的酸效应: 在pH=5.5时,
Y 的共离子效应:
已知二甲酚橙在pH=5.5时,
第 4 页,共 29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