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854管理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讲述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的管理技能的异同?

【答案】(1)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是指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当组织规模逐渐扩人时,管理工作量超出原有管理者所能承担的范围。为了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管理者不得不委托其他的人来分担自己的工作,依此类推,而形成了组织的等级制或层次性管理结构。

一个组织中管理层次的多少,应具体地根据组织规模的大小,活动的点以及管理幅度而定。一般说来,组织的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三个层次。

①高层管理:主要任务是从组织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大政方针。

②中层管理:主要任务是负责分目标的制定、拟定和选择计划的实施案、步骤和程序,按部门分配资源,协调下级的活动,以及评价组织活动成果和制订纠正偏离目标的措施等

③基层管理: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规定的划和程序,协调基层员工的各项工作,完成各项计划和任务。

(2)管理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这三种技能分别是:

①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②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问的关系的能力。管理者作为小组中的一员,其工作能力取决于人际技能。

③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较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拟订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挑选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

(3)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的管理技能的异同

图表示了各种层次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

图各种层次的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

①相同点:

a. 无论是高层管理,还是中层管理、基层管理,三种技能都必不可少。

b. 在三种管理层次中,人际关系技能对于各管理层次来说重要性大体相同,仃何管理层次都需要进行沟通,与别人处理关系。c. 三种层次的管理者使用三种技能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其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

②不同点:

a. 三种技能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重要性不同。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不重要; 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b. 三种层次的管理者虽然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使用三种技能,但是在各个层次上运用各种技能的目标是不同的。高层管理更多地运用概念技能是为了识别问题、拟定方案并且挑选方案; 基层管理较多的运用技术技能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员工、组织任务、把工作小组需要传达给其他小组以及解决问题。

c. 管理技能重要性的来源不同,这也符合组织设计权责一致的原则。高层管理需要为组织愿景、目标等发展确定方向,承担责任较大,需要更多的抽象思维能力,即概念技能; 基层管理为部门或小组的工作仟务完成承担责任,不需要为整个组织的宗旨、目标等规划负责,因此,需要更多的技术技能; 中层管理为部门等制定计划,承担高层和基层联络员的作用,因此需要较多的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

2. 如何理解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答案】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管理的二重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特性,表现为管理过程就是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的过程。管理的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人类的活动,而人类生存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和一定的社会文化中,必然要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的特性。

(2)从根本上说,管理具有二重性是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也就是说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要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执行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这两种职能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缺一不可,由此,企业管理就具有了二重性。

(3)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中; 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了。从另一方面来讲,管理的二重性又是互相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 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

(4)管理二重性原理,是我们认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中的科学经验与方法的指导思想,是研究、总结和发展我国企业管理经验的理论武器,因而学习和掌握管理二重性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正确对待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经验,又要充分重视我国长期以来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应将二者结合起来。

3. 为什么说“管理的本质内容是维持和创新,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

【答案】从逻辑顺序上来考察,在特定时期内对某一社会经济系统(组织)的管理工作可以概述为:设计系统的目标、结构和运行规划,启动并监视系统的运行,使之符合预定的规则操作; 分析系统运行中的变化,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使系统不断旱现新的状态。显然,概述后管理内容的核心就是:维持与创新。任何组织系统的任何管理工作无不包含在“维持”或“创新”中。因此说,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十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

4. 组织中的决策大多是追踪决策。何谓追踪决策? 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 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要注意什么?

【答案】追踪决策是指在初始决策实施后,伴随着组织环境发生变化,对组织活动的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所进行的决策。

(1)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有如下特点:

①回溯分析。追踪决策是在原有方案已经实施,但环境条件有了重大改变情况下进行的。它是对初始决策的形成机制和环境条件进行客观分析,进而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在这一意义上,追踪决策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对初始决策合理内核的保留,而非简单地全盘放弃。

②非零起点。追踪决策所面临的条件与对象,经历了初始决策实施的影响,它己不是起点决策,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不同程度阻力的阻碍和过去决策的影响。

③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是一个双重优化的过程。它不仅要优于初始决策,而且要在能够改善初始决策实施效果的各种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或最满意的决策方案。

④心理效应。即要充分考虑决策对象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

(2)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需要注意必须对过去的初始决策进行客观分析,根据新的情况,寻找调整改变初始决策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追踪决策是一个扬弃初始决策不合理内容的过程。

5. 简述组织文化的功能。

【答案】组织文化作为一种自组织系统具有很多特定的功能。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功能。组织文化通过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存关系,使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以及沟通方式与整个组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以此激发出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