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05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5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析“作为框架的新闻”。

【答案】“框架”是指考察人的认知与传播行为的学术概念,最早见于人类学家G. 贝特森于1955年发表的论文《一项关于玩耍和幻想的理论》中。在这里,框架是指就如何理解彼此符号,传受双方相互约定的诊释规则。

但对新闻框架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社会学家E. 戈夫曼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在这部著作中,戈夫曼明确为框架做出了这样一个定义:“框架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框架有双重含义:

(1)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我们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

(2)我们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对新事物的认识。由此而言,戈夫曼的“框架”概念与皮亚杰的“基模”概念有着高度类似性,两者都用了“认知结构,,这一核心词来界定自己的概念,都认为它们既是过去的经验或知识的积累,同时又是人们处理新信息、认识新事物的一种导引机制或者“建构”机制。

2. 如何理解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答案】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指新闻职业道德区别于包括一般社会公德和别种行业职业道德在内的其他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定性。

作为道德现象的一种,新闻职业道德必然与一般道德有着共同的本质,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殊的本质,它的内在规定性就是这种共同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新闻职业道德同普遍道德现象一样,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内容和形式最终都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一方面,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着道德体系的性质,建立在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新闻事业根据不同的利益关系形成各自的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原则; 另一方面,新闻职业道德同普遍意义上的道德体系一样,往往要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体现出不同的道德价值取向和不同的道德价值追求。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