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大学国际贸易(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是指一个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北美共同市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协定的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

2. 土地密集型

【答案】

土地密集型它是指需要占用或使用大量土地资源,依靠土地要素生产的产业。土地资源密集型行业一般集中于初级产业,如粮食生产行业或畜牧业。土地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产量同土地投入量成正比。所以,凡产品成本中土地消耗比重大、必须依靠土地资源进行生产的产品,一般称为土地密集型产品。

3.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正式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 TT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需要相称;保护和维护环境。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和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为实现上述目标和宗旨,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各成员达成互惠互利的安排、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坚持非歧视贸易原则等等。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组织实施世贸组织管辖的各项贸易协定、协议;主持多边贸易谈判;解决各成员间发生的贸易争端;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法规进行定期评审;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合作参与全球经济政策的制定等。

4. 贸易二角

【答案】贸易三角是指在二维平面坐标系中,直观反映一国进出口量的一个三角形区域。在开放经济中,各国在给定的国际价格约束下,根据自身的社会消费偏好选择最优的消费,即将该国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国际价格曲线相切的点作为自己的消费点。同时在根据该国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过程中,决定自身进行生产的生产点。进而,本国生产点、消费点及这两点分别向两坐标轴映射所形成的交点的连线就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区域,反映了该国的进出口量,这个三角区域就称为贸易三角。

5. 重商主义

【答案】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经济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晚期为晚期重商主义。二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贸易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保证顺差就可以。被称为贸易平衡论。为了鼓励输出实现顺差,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如出口退税、奖励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替代。

6. 从量税

【答案】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计算公式为:从量税额=商品数量X 每单位从量税。

7. 古典贸易理论

【答案】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之一,是指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模型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古典贸易理论的关键假设为:①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②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③完全竞

;⑤不考虑需求。 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④固定的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在于:①绝对优势贸易模型认为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绝对不同,即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②比较优势贸易模型认为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相对不同,即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8.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英文简写GAH ,中文简称关贸总协定,是由美国等23个国家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订,并从194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一项多边国际条约。总协定确定的目标是: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逐步降低关税并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以提高各国的生活水平,保证实现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国“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物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

二、思考题

9. 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答案】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

在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增长快于初级产品,国际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改战前初级产品占主要地位的局面,制造品贸易比重上升,初级产品的贸易比重下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日益优化。

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的比重下降,资本货物所占比重上升,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比重增长。

(2)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人们收入不断提高,在主要耐用消费品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服务贸易相应地得到了发展。

(3)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流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模式战后国际贸易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即“北北贸易”为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増长最快,而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出口矿产和原料等初级产品的“南北贸易”相对缩减,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支配地位,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出口量占世界进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4)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战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区域性经济合作越来越多,其中最多的是自由贸易区,包括欧洲自由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等。合作程度稍高的有关税同盟、共同市场以及经济同盟,如欧盟。几乎所有的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成员国都参加了一个或数个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区域性或局部性自由贸易发展迅速。

总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1世纪初的五十多年中,世界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技革命、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日益融为一体,经济全球化已成为20世纪以来的主要趋势。

10.如果假定法国生产葡萄和汽车,土地是生产葡萄的特定要素,资本是生产汽车的特定要素。

工人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内,讨论国内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1)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5%;

(2)有大量外国汽车厂商到法国投资;

(3)生产葡萄和汽车的工人都减少。

【答案】(1)当世界市场上的葡萄价格上升时,使得葡萄生产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上移。

用名义工资衡量的劳动收益率

实际工资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上升,

但上升的幅度小于的权重。若用葡萄的价格衡量

高。

葡萄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收益率增加,名义和实际收益即地租都增加;而汽车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收益率减少,名义和实际利率均减少。

(2)当大量外国汽车厂商到法国投资时,汽车行业特定要素增加。由于资本的増加,使得汽车部门的边际资本生产率得到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汽车部门需求曲线上移。在这种

増加,但实际工资是否増加不能确定,这要取决于用什么产品价格衡量,或取决于两种产品价格则实际工资下降,如果以汽车价格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