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岛大学经济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金融压抑
【答案】指一国的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经济生活中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而受到压制的金融反过来又阻滞着经济的成长和发展。“金融压抑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Mckinnon)提出的一种理论,揭示的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政府当局对金融得过分干预,严格管制(人为压制)利率和汇率,使之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供求,以至不能充分动员国内储蓄资源而过分依赖外资,政府义不能有效地抵制通货膨胀,从而制约经济发展,经济落后反过来又进一步采取金融压抑措施,形成恶性循环的现象。
2. 利息与利率
【答案】利息是指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它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对贷出者来说,利息是他们让渡资金使用权而应当获得的报酬; 对十借入资金者来说,利息是他们取得资金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利率体现着生息资本增值的程度,是衡量利息量与本金之比的尺度。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利率可以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基准利率、差别利率等。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利率是重要的变量,是各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3. 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
【答案】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是指拨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该比率越高,银行运营的安全性
,或更严格的“十二级分类”方法来估计越强。拨备是指商业银行根据“一逾两呆”、“五级分类”
贷款资产中的不良贷款比率,并根据成为坏账的风险高低计提的准备金。
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计算公式为: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损失贷款余额。它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
由于各家银行计提标准不尽相同,因此不同银行间的拨备覆盖率可比性不强,投资者应更多关注具体银行的小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与自身历史数据的比较,看是否改善或恶化。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计提的拨备也会上升,银行利润就会下降,相反,不良贷款率下降会减轻银行计提拨备的压力,对利润就会有积极贡献。鉴于此,有时银行也会通过改变不! 提拨备的标准来调节利润,投资者可能会发现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拨备公l 一提出现不正常的J 决速下降而制造出“虚假”利润增长。
4. 国际收支失衡(Balance of Payments Disequilibrium)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某种原因国际收【答案】国际收支失衡也称“国际收支不平衡”
支所发生的顺差与逆差现象。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五类:①周期性不平衡:即由于各国经济周期的国际传播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②货币性不平衡:即由货币供给引起的价格、利率或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③结构性不平衡:由一国内部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国际需求结构失调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④季节性和偶然性不平衡:由进出口的季节性、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原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⑤外汇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如果表现为顺差形式,外汇储备就增加,对外支付能力也增强; 如果表现为逆差,则会对本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各国对国际收支失衡特别是逆差尤为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调节,以使之趋于平衡。
5. 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指以一定单位(【答案】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或“价格标价法”(1或100, 10000
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它是与间接标价法相对应的汇率标价方法。在此标价法之下,汇率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表示单位外币所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表明外国货币的币值越高、本国货币的币值越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人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6. 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答案】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存款者的利息收益和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对银行集中社会资金的数量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存款利率越高,存款者的利息收入越多,银行的融资成本越大,银行集中的社会资金数量越多。存款利率随存款种类和档次而变化。
贷款利率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剩余价值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分配比例,因而影响着借贷双方的经济利益。贷款利率越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越多,借款企业留利越少。贷款利率也因贷款种类和期限不同而变化。
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有着密切关系。存贷利差直接决定着金融部门的经营状况; 存款利率高低直接影响银行集中社会资金的规模,进而对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和贷款利率产生影响,贷款利率高低直接影响贷款规模,因此,保持合理的存、贷款利率对实现信贷收支平衡和调节货币流通有重要作用。
7. 通货膨胀
【答案】指商品和劳货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对于这个定义,有必要增加几点说明:①考察的对象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有别于股票等金融资产的名义货币价格。②指的是货币价格,即商品,劳务与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而非不同商品,劳务之间的相对比价。③不是
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经济周期性的萧条以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不是通货膨胀。④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价格水平的上涨。⑤是价格总水平的明显上升。轻微的价格波动不是通货膨胀。不过,这一数量标准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
,批发物价指数胀的敏感程度,是一个主观性的概念。衡量指标有三个:消费物价指数(CPI )
(WPI ), GNP 平减指数(GNPdeflator )。
8. 公募发行
是向广泛的而非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公募发行涉及到众多的投资者,其社会责任和影响很大,政府对证券的公募发行控制很严,要求发行人具备较高的条件。公募证券可以上市流通,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易被广大投资者接受。
【答案】
二、简答题
9. “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试判断正确否,并解释。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
(1)货币疲软是反映资金供大于求、市场利率下跌的一种货币现象。实行银本位制,因为银本身具有内在价值,银根疲软一般不会直接转化为物价上涨。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疲软,是货币供给过多的结果,表现为商品供应少,而货币比较多,市场物价有上扬的趋势。
,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恶化,因为有时,(2)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
因生产和市场不景气,经营者负债经营的收益率不高,也会产生货币疲软的现象,此时,就会立即转化为资金价格(市场利率)下跌。此时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发生恶化。
,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不一定就会恶化。当一国的(3)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
货币疲软时,其市场利率会这对经济会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①成本效应。即利率通过影响资金的使用成本来决定它的作用。具体分为三种效应:
a. 投资成本效应,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决策和规模的变动,达到疏导和调节资金流向的效果。利率下降使投资的成本相应下降,从而可以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b. 产品成本效应,利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流动资金的成本,从而决定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产
品的成本降低,产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相应降低,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c. 持有货币的成本效应,这种成本效应有两种,一是持有货币而放弃的利率收入损失,二是因价格变动引起的购买力的损失。
②利率的预期效应。即中央银行利率变动对人们预期产生的影响。对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的预期影响银行的利率,从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货币疲软使人们对市场利率的顶期会降低,人们不愿再将钱存到银行,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消费与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
③汇率效应。利率的变动对一国外汇市场起作用,使该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变动,从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