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学位]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从传播学的角度阐释当前西方媒体所有权集中现象。
【答案】(1)从背景及成因上看,媒介所有权的集中有利于传播资源的整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杂志等不同传播渠道的互相配合既可以节省传播成本,又可以增强传播的效果。对利益的无限追求是媒介所有权集中的根本原因。同时,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传媒资本市场的日趋发展、全球性贸易的盛行也为媒介所有权的集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从影响上来看,虽然媒体实力的壮大可以保证其产品的先进,满足了受众眼前看的需求。但从长远看,媒介所有权的集中导致一国乃至世界的信息资源急速地向少数传媒寡头聚拢,他们逐渐掌握传播的话语权,并成为各大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商业味道越来越浓,受众的选择却越来越少。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致使传媒内容的含金量大大下降,逐渐抹杀了人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并造成更大的“知识鸿沟”。此外,少数传媒大亨对不断变化的世界进行“议程设置”,通过创造“虚拟环境”来塑造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造成了大众头脑中的刻板印象甚至是国际成见。
因此,从传播学角度看,西方媒介所有权的集中有其一定必然性,但这种集中带给世界传播秩序的影响不可轻视,提醒人们要更加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感,争取公平、公正、双向的世界传播新秩序。
2. 普通传播者与职业传播者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传播者可以分为普通传播者和职业传播者,二者的区别在于:
(1)普通传播者不专司传播,也不以传播谋生,因而也无需进行专门的训练与教育。他们可以自由地支配传播时间,灵活地运用传播方式,想传即传,想止即止,不受职业上的约束和控制。
(2)职业传播者专司传播,并以此得到物质上的利益和心理或精神上的满足,通常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与教育,有专门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3)社会愈是进步文明,公众对传播者职业角色的期望往往也愈高、愈严格。在这种情况下,角色扮演者必须经过严格的职业教育,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才能成为为社会所接受的职业传播者。
3. 请你以中国2008年奥运会(或春节联欢晚会)为例,分析大众传播是如何建构共享的意义和文化的。
【答案】(1)传播是共享,詹姆斯·卡里认为,传播是一个制造、保持、修补和转换现实的象征性过程。通过传播,一定群体的人们共享民族、阶级、性别身份、信仰等。
①他们共享着相同的文化。传播塑造和定义“我们”,把“我们”与“他们”区别开。由于我
们天天依赖于传播的这一功能,就像鱼相忘于江湖,反而不易察觉。
②传播是仪式。传播仪式是一种对主体的召唤,邀请读者参与到传播中,获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这种传播仪式是对现实的再现与建构。③传播的仪式观并不把新闻看做是简单的信息,而是把它看做戏剧。传播不是描述世界,而是描述权力、行动的舞台,人们被邀请参与其中。
④大众传播可以形成社群、共同身份、文化,这种观念在中国儒家的文化中也受到重视。
(2)传播是彼此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在其中传受双方获得相互理解和共识。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我国大众传播媒体抓住了主旋律,来进行构建我国的奥运文化和意义,大众媒体采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全方位的对奥运会进行报道。对奥运会的报道我国采用的是大的以积极正面的形象报道为卞,同时突出典型的形象。传媒选择了合适的报道素材,因为这些意义是普遍的和典型的,人们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其中的意义。在受众中不会存在理解的障碍和隔阂,能够做到意义的共通。同时设置了及时的反馈渠道让受众进行反馈,这样传播者就能更好地理解受众意义,这在刘翔退赛中可以很好看出。
4. 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
【答案】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1)媒介即讯息
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在麦克卢汉看来,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2)媒介:人的延伸
这个观点的含义是:媒介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反应方式。这个观点说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性质的社会影响。
(3)“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与“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对这两种媒介的分类标准,麦克卢汉本人未进行明确的界定,人们只能根据他的叙述进行推测。一种解释是:“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 而“冷媒介”则相反,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麦克卢汉的这种分类并没有一贯的标准,而且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它本身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重要的是它说明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①意义: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他的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是符合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的。
②局限性:
a. 麦克卢汉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惟一决定因素,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b. 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自己所发明的媒介技术或工具主宰的对象;
c. 麦克卢汉理论的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
5. 大众传媒在社会系统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执行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出较全面分析的是H. 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嚓望哨”的作用。
②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拉斯韦尔的观点被称为传播的“三功能说”。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
(2)赖特的“四功能说”
美国学者C.R. 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年发表)中,继承了拉斯韦尔“三功能说”,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四功能说”:
①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警戒外来威胁,二是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政治、经济、生活)的信息需要。
②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解释与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向特定力一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其含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