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教育系938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之软件工程导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对于不宜使用原型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户对系统的需求较为模糊,对某种要求缺乏信心时,不宜使用原型

B. 用户不愿意参与开发的时候,不宜使用原型

C. 用户的数据资源没有很好地组织和管理的时候,不宜使用原型

D. 用户的软件资源没有被组织和管理起来的时候,不宜使用原型

【答案】A

【解析】适宜使用原型的情况:

开发周期很长的项目,通过原型开发来缩短开发周期。

系统的使用可能变化较大,不能相对稳定,而原型模型具有适应变化的机制。

用户对系统的需求较为模糊,对某种要求缺乏信心。

开发者对系统的某种设计方案的实现无信心或无十分的把握。

2. 提高测试的有效性非常重要,成功的测试是指( )。

A. 证明了被测试程序正确无误

B. 说明了被测试程序符合相应的要求

C. 未发现被测程序的错误

D. 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

【答案】D

【解析】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 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3. ( )对整个对象的状态/行为关系的图示,它附属于该对象的类描述模板。

A. 状态转换图

B. 顺序图

C. 活动图

D. 对象图

【答案】A

【解析】状态装换图通过描绘系统的状态及引起系统状态转换的事件,来表示系统的行为。此外状态转换图还指明了作为特定事件的结果系统将做哪些动作(例如,处理数据)。

4. 就软件产品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软件具有高度抽象性,软件及软件生产过程具有不可见性

B. 同一功能软件的多样性,软件生产过程中的易错性

C. 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不变性

D. 不同开发者之间思维碰撞的易发性

【答案】C

【解析】软件维护主要是指根据需求变化或硬件环境的变化对应用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的修改,修改时应充分利用源程序,不具有不变性。

5. 描述类中某个对象的行为,反映了状态与事件关系的是( )。

A. 对象图

B. 状态图

C. 流程图

D. 结构图

【答案】B

【解析】状态图展现了一个状态机,它由状态、转换、事件和活动组成。状态图关注系统的动态视图,它对于接口、类和协作的行为建模尤为重要,它强调对象行为的事件顺序。

6. 软件详细设计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 结构程序设计

B. 模型设计

C. 结构化设计

D. 流程图设计

【答案】C

【解析】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是实现详细设计主要目标的基本保证,并且也是详细设计的逻辑基础。

7. 程序控制一般分为( )、分支、循环三种基本结构。

A. 分块

B. 顺序

C. 循环

D. 分支

【答案】B

【解析】程序控制一般分为顺序结构、分支结构也成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三种基本结构,任何一种结构都能由这三种结构组成。

8. DFD 中每个加工至少有( )。

A. —个输入流

B. —个输出流

C. 多个输入输出流

D. —个输入输出流

【答案】D

【解析】数据流图(DFD )是一种用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 换过程的图形化技术。每个加工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因此,DFD 图中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

9. 在软件工程项目中,不随参与人数的增加而使生产率成比例增加的主要问题是( )。

A. 工作阶段的等待时间

B. 产生原型的复杂性

C. 参与人员所需的工作站数目

D. 参与人员之间的通信困难

【答案】D

【解析】在软件开发中,开发人员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一个开发人员进入一个新的软件系统做开发,需要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以适应该软件的开发,这主要是由于新的人员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训以熟悉该软件系统的开发状况及该软件的需求分析、定义和相关已经生成的文档,以便在软件开发中与老开发人员的交流和通信,以推动软件开发前进。

10.面向对象分析阶段建立的三个模型中,核心的模型是( )模型。

A. 功能

B. 动态

C. 对象

D. 分析

【答案】C

【解析】面向对象分析阶段建立的三个模型是功能模型、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其中功能模型说明对象模型中操作的含义、动态模型中动作的意义以及对象模型中约束的意义,而对象模型是三种模型中的核心模型。

二、填空题

11.为了支持应用软件系统,通常需要的文档有_____文档、_____文档、_____文档、_____文档、_____文档。

【答案】用户;操作;数据;程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