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汽车发动机原理题库>发动机的换气过程题库

问题:

[单选] 充气效率用于评价发动机实际换气过程完善程度,它的物理意义是反映()

A . 机械效率
B . 流动效率
C . 换气效率
D . 容积效率

对蓄电池安全操作正确的是()。 配制电解液时应将硫酸倒入水中。 配制电解液时应将水倒入硫酸中。 观看检查电解液用的仪器时应远离电解液注口。 蓄电池壳上可以放置较轻的物体。 为了利用气流的运动惯性,在活塞运动到上止点以后,才关闭气门。从上止点到气门完全关闭之间的曲轴转角称为() 排气提前角。 进气提前角。 排气迟闭角。 进气迟闭角。 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概念最早在()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提出。 19世纪5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为了评价发动机进、排气过程中所消耗的有用功,引入的参数是() 泵气损失。 传热损失。 流动损失。 机械损失。 发动机的换气损失是指() 进气损失。 排气损失。 进排气损失。 机械损失。 充气效率用于评价发动机实际换气过程完善程度,它的物理意义是反映()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