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02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微观经济学

【答案】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 价格歧视

【答案】价格歧视是指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垄断者可以对自己所出售的同类产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两点基本条件:

(I )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2)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其中,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作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需求曲线分成不同的几段,然后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来确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3. 占优策略均衡

【答案】在一些特殊的博弈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可能并不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也就是说,无论其他参与人采取什么策略,该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是唯一的,这样的策略称之为占优策略。如表所示,通过对支付矩阵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A 、B 两厂商都是理性的,则这个博弈的结果是两厂商都做广告,即不管一个厂商如何决定,另外一个! 一商都会选择做广告。这种策略均衡称之为占优策略均衡。

广告博弈的支付矩阵

4. 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产品价值

【答案】边际收益产品(MRP )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它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MP )和边际收益(MR )的乘积,即。厂商为使其利润最大,总是使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等于这一单位要素所耗费的成本,所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

,原则就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MFC )这里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增加雇用最后一个单位

劳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边际产品价值(VMP )指要素的边际产品(MP )与产品价格的乘积,即。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每个厂商来说,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带来的边际收益(MR )始终不变且等于产品价格,即MR=P,所以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产品价值是相等的。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边际收益总是小于价格,即MR

5. 帕累托标准

没有人认为A 劣于B ,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 优于B 。

利用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 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

更进一步,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换言之,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即在该状态上,还存在某种(或某些)改变可以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状态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6. 一般均衡

【答案】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

。 【答案】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简称为帕累托标准,是指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 优于B ,而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1939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去研究一般均衡问题,在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之间架起桥梁。当代经济学教材中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一般均衡理论。

二、简答题

7. 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案】(1)序数效用论是指用人们对某种商品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优劣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偏好的,但个人偏好是心理的活动,是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一、二来表示。

(2)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此外,序数效用论又提出了预算线。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

(3)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族中某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就是说,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 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数额(即二)。如图所示,预算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于E 点,则E 点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得到了最大效用。

消费者的均衡

8. 简述为什么规定产权的办法可以解决外部影响问题?

【答案】科斯定理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非常小,那么无论产权在开始时分配给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根据科斯定理,外部影响之所以会导致资源配置失当,主要是因为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并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